37经文(1 / 2)
这一夜,二人过得十分不安,先是外面猫叫不止,好不容易挨到子时,天空又淅淅沥沥地下起雨来。
檐角积雨排队跌落,不紧不慢,却也未曾间断,沈明月数着雨滴的节奏,盼着能快些停住,若再大些,明日山路泥泞,下山便会艰难。
身下的苇席大概是长久不见天日,阴寒侵入纤维内部,潮凉透过薄被顺着脚心向上爬,直往骨头缝里钻。
沈明月翻了个身,将腿和脚趾都蜷缩起来,希望能温暖一些,可这似乎起不到任何作用,渐渐地她感觉除了心脏处还温热,周遭皆是一片冷冽的寒。
不知过了多久,窗外的嘀嗒声依旧固执,单调的节奏侵蚀着她的耐心,烦躁如同雾霭在周身弥漫开来,实在难以入眠,她索性坐起身来。
“姑娘?”
莺儿含糊不清地唤了一声,她也没有睡熟,黑暗中看不清姑娘的表情,却能感觉到对方的愠怒,她起身用被子将姑娘围起来,握住姑娘如同冰簇一般的双手,放到嘴前轻轻呵气取暖。
没有得到回应,她没有多问,只是静静地陪着姑娘,她看得出来,姑娘这次回来,变得沉默了许多,总是眉头紧锁,深邃而忧郁的双眸中仿佛承载着无尽的心事。
而姑娘睡觉时也会时常陷入梦靥,含糊不清地说着“不是我……为什么不相信……”之类的话,她也多次询问,但姑娘苦笑一声之后便缄口不言。
莺儿掌心的温热传到沈明月身上,让她多了一丝欣慰,可这欣慰却解不开心底越系越紧的死结。
她将此刻的困苦写在顾洲账上,恨意再一次如火一般在胸膛燃烧起来,让她恨到咬牙切齿,恨到深恶痛绝,恨到想立刻回去杀了他。
可这是多么不切实际的想法,回去就是送死,所以一番怨恨也仅仅是发泄自己的情绪,此外再起不到任何作用。
二人互相依偎着取暖,听着外面声音渐小,迷迷糊糊间也不知雨几时停了。
约摸过了一个时辰,晨钟悠悠响起,厚重而深沉的声音自古老的钟身上发出,荡开在静谧的空气中,抚触着庙中的每一个角落,唤醒了沉睡的佛像与经幡,而大殿檐角的铜铃,仿佛回应一般,也发出零落的清响。
沈明月从睡梦中睁开眼,推开门,一股带着松柏味的凉气扑面而来,让她瞬间清醒,不由得捻了捻衣襟。
天空还阴着,但云乘着清风向西南方掠去,而东方已现鱼肚白,估计很快就会晴朗起来。
距土房不远便是寺庙的侧门,她过去看了看,果然山水汇聚成涓涓小溪,顺着路中间的小沟壑向下流淌。
看来今日不能下山了,二人往回走,脚步却不自觉地跟着积香厨【1】飘出来的香气到了五观堂【2】,却被告知香客用饭要在十方苑【3】。
饭钱是现结,交了铜板,领了两份饭食,是一个馒头、一碗稀饭和一碟小咸菜。
对于饥肠辘辘的二人来说,这些远远不够填饱肚子,但她们只就着咸菜喝了粥,馒头要留到午饭时再吃。
自十方苑出来,天已晴透,日光毫无顾忌地洒在石板路上,石板上的一个个小水洼如碎钻一般,折射出五彩的光芒,好似星光流动、银河倒扣。
二人无聊在庙中走动,只觉出奇的安静,大约是山路湿滑,没有香客的缘故。
除了经堂传出的诵经声,最热闹的要数后院的客房,这个时辰各位贵客醒来,正等着侍女和小尼姑们的服侍。
莺儿看着小跑的尼姑,心中有了谋算,与沈明月商量道:“姑娘,你看她们忙的,不如我们去问问有没有什么活可以做,也好过去外面找。”
沈明月觉得这倒是个主意,可又犯起怵来,这伺候人的活她没做过,不知道规矩,也拉不下脸来。
莺儿自然看出姑娘的犹豫,也不忍心让姑娘做这粗活,说道:“姑娘放心,我去就行,姑娘的手可是要留着绣花写字的。”
可是又怎能让莺儿一个人去,沈明月正思量间,迎面走来两个端着木盆的小尼姑,木盆里装着满满当当的僧袍,其中一个她们认得,是昨日接待她们的清定。
另一个不知法号,打眼望去只见身材丰腴,面庞白皙,眉梢眼角自带风流,说话尾音中藏着娇嫩,乍一看却不像是个尼姑。
她说道:“也不知宋书生今日来不来取经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