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23解释(2 / 2)

加入书签

徐铭却冷哼一声,扭过头去不愿看这个人,心想这人真是狡猾自私,兴城中已断粮断柴多日,这厮却不开仓赈济,百姓已有不少人饿死,此人的府衙却一切如旧,他去了之后开仓放粮,又逼着这厮点了兵马、带了粮草前来,否则也不会耽误了这么长时间。

顾洲看出了徐铭的不满,却示意他不要说话。

这时沈明月带着舆图进来,也不行礼,径直将舆图展开在桌上,说道:“正好大家都在,过来看看。”

众人围了上来,只见图上画出许多闭合的曲线,并标记了几个重要位置。

“这线是什么意思?”徐铭问出了疑问,这也是大家的疑问。

沈明月简单地解释道:“这线是等高线,每一条曲线上的点高度相同,线越密集表示地势越陡峭,线越稀疏表示地势越平缓。”

之后她指着舆图上的几个点说道:“这里是安庆,这里是距离兴城最近的北蛮驻军,我们要打安庆,必然有人来支援。”

顾洲:“这些我与韩将军已经想到了,安庆现在防守严密,短时间内攻不下来的话,等北蛮的援军一到,那就更没有希望,以现在的人马,估计这仗是场硬仗。”

韩成神色复杂,默默地点了点头,但他心中已下定决心,只要大殿下下令,他绝服从。

“我们可以换个思路!”沈明月一开口,似乎给了众人希望,纷纷将目光投向她。

她引导众人的思维:“想想我们最初的目的是什么?”

“剿匪!”徐铭抢先回答。

沈明月:“对!是剿匪,剿匪当然要进山……”

顾洲思索着问道:“所以你的计划是将人引进山中?”

“聪明!”沈明月赞许地看了他一眼,像是鼓励她的学生一般,“说得好,但我们要引的不是安庆的敌人,而是这里的敌人。”

她用手重重地点在了舆图上北蛮人驻兵的地方,“这叫围城打援!”

之后她详细讲解了一番,即义军围困安庆城,引诱敌人来增援,而增员之人必经黑石沟,令军队的弓箭手在两侧山腰上隐蔽设伏,义军埋伏在沟口和沟尾,待敌人进入包围圈,四面夹击,将敌军一举歼灭在黑石沟内,之后集中兵力,反击安庆,一举夺城。

沈明月还指,出此次行动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不以保守或夺取安庆为目标,围城的目的不在夺城而在打援。

这战术倒是第一次听说,众人面面相觑之时,陈长生却惊讶地问道:“义军?你是说你手中有义军?那就让义军去攻城不就行了?这样不算动兵,朝中也不会追责!”

一听这话沈明月便怒了,当场拍案而起,骂道:“你自己当瓮中鳖,让别人去当炮灰?别以为你那点小心思能瞒得过大家,你正规军的命是命,我义军的命难道就不是命吗?让一群手无寸铁的百姓去攻城?你真好意思说出口!你拿着国家的俸禄,不去保护该保护的百姓,反而推脱责任让百姓去冲锋陷阵,亏你还说你是兴城培养出来的将领!简直是忘恩负义!”

说到最后,沈明月义愤填膺,但却忍着怒气没有再发作,面色不由得一点点涨红起来,她这愤怒的起因,不仅仅是对陈长生这个想法,也是对前一世某些人消极抗敌的态度。

虽然这到了这里,她可以一切重新开始,可心中总是意难平,这意难平促使她走到了这一步,有时她甚至忘记了自己已然重生这个事实。

就像现在,她怒气翻涌,手紧紧攥成拳头,恨不得枪毙这个败类。

众人似乎都被沈明月质问和怒火震惊到,只有顾洲若有所思,猜想她是因昨日陈长生的刁难,而借机发作。

“你想过没有,若是引不出安庆之敌或是援军不来呢?”陈长生乜斜了一眼沈明月,“这屋内之人,怕只有你没有上过战场吧,你这纸上谈兵谈得倒是不错,若是实战起来,啧啧……”

“你!”徐铭想维护沈明月,却被顾洲拦住。

他说道:“陈将军可有更好的注意?”

陈长生依旧坚持己见,“回殿下,末将认为,还是尽快上书朝廷,等朝中旨意下来为好。”

显然这是个稳妥的方法,但安庆之人不能再等了,顾洲决绝地回答:“我意已决,朝廷追责下来,我自会承担。”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