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纪律(1 / 2)
流民无以为生,见“招工”二字招工后围拢过来,待听闻管吃管住后纷纷报名,一日下来竟招了百余人,徐铭暂且将其安顿在灾民营。
下午沈明月来到灾民营,支起摊位,干起了老本行,她热情地招呼人话家常、说故土,引得流民们无不叹息流泪,不多时周围便聚集了一群人。
一个中年人说道:“今年年景不错,应该是个丰收年,可豆种刚种到地里,北蛮人就来了,也不知现在豆苗长得咋样了。”说完深深叹息一声,眉眼间尽是对豆苗长势的担忧。
一个女子抹着泪说:“好在你家人都逃出来了,我们一家八口,只逃出来我夫妻二人和两个孩子,一个孩子还病死在半路上……”说完再也控制不住,呜呜地哭起来。
悲伤的气氛迅速蔓延开来,周围人无不感伤落泪。
一个略显粗壮的男子拍案而起:“哭有什么用,照我说咱们就该打回去,为亲人报仇。”
一位瘦骨嶙峋的老者开口道:“你说得倒是容易,咱们打就是造反,朝廷若想打早就打了,还用等到今日这般田地?”
粗壮男子叹了口气,坐回原位。
看来流民也有这个意思,沈明月又听了几个人的诉苦,最后拉住那个粗壮的男子,“敢问这位大哥姓名,可否借一步说话?”
“我吗?”男子有些意外,“我叫肖广林。”
“肖大哥,是这样……”
二人边走边说大营正在招收义军,要带乡亲们打回家乡、赶走外敌、夺回土地、报仇雪恨的计划。
“真有这事?”肖广林并不相信眼前的人,招募义军这么重要的事怎会交给一个弱女子办理。
“千真万确,此事是营州军防联合灾民剿匪除寇,朝廷不会追究责任,义军虽无军饷,但其亲眷可以居住在灾民营直至还乡,其间大营每日按人提供□□食。”
“这事你能说了算?”肖广林依旧疑惑。
“能……”沈明月心里还是打鼓,这方案虽写在计划书中了,但这一点并没有和顾洲商议过,不知他会不会同意。
此时徐铭拿着招募名单小跑着过来,“沈先生让我好找,您看这是工匠名单,这是家眷名单。”
沈明月接过来看了看,姓名籍贯均有登记十分详细,“不错,去安排他们的吃住吧!”
“是!”徐铭立即去办。
肖广林见军中的人都听她的安排,才知这女子的确是个管事的,思忖了现状后答应道:“我参加,留在这里也不让进城,又没有营生活下去,还不如打回去,要死我也死在自家地里。”
“好!”
徐铭的出现也让沈明月有了自信,这“长史”一职看来不是虚名,她继续说道:“大哥身边可有值得信任之人,此事不是你我二人之力可及,需要更多人参加,团结才有力量。”
“这包在我身上,我老肖别的本事没有,招呼几个人来还是没问题的,姑娘稍等,我这就去叫人。”
不多时,肖广林就带着十余人到来,沈明月带着一行人到一间房子内,继续了解情况,以便制定后续的计划。
事情十分顺利,如此,这一日便成功地拉到了五十多人入伍,此后几日内便迅速组建起一支五百人的队伍来,而营州城外,再无流民。
顾洲任命徐铭为骁骑校尉,协助安排义军组建事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