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创新梅花豆腐(2 / 2)
柳摇金负责同铁匠铺沟通,苏二娘依旧负责制卖豆腐,将柳摇金送来的模具制出样品。
三姐妹忙得欢天喜地!
“梅花烙”豆腐要是制作成功,就可以按照四季花色不同,推出季节豆腐的品牌。
“豆腐”二创,是一种精巧的吃法,精巧的豆腐自然要搭配精美的食材。
一朵豆腐花,倘若在旁放置一根带叶的枝桠,鲜艳生动的一枝梅,便水灵灵地问世了。
这般精品,定会卖个好价钱!
来“七雅书铺”借阅书籍的学子越来越多,周海源托沈书韫帮忙寻人,为了聊表心意,特意让侍从将家里的一些珍本送来过来。
沈书韫捧着那些珍本,还有阿爹留下点一些珍本,完全可以开展更有规模的借阅了。
可沈书韫依旧保持现状,担心周大人的珍本一旦丢了便拾不回来,虽然他一再强调没有关系。
最初一段时间,来的大部分是贫寒学子,自然带来交换的书,亦十分有限,《尔雅》《广韵》《说文》等一类的工具书较多。
后来,书客无意中识得铺子里的珍本,原是自己梦寐以求的,买,不划算。
于是,将自己收藏一些书,作为“抵押”,存放在书铺,如此,书铺交换抵押而来的好书便越来越多。
多到一部分都要存放于“梅花苑”,借阅生意日渐红红火火,恍恍惚惚。
借阅书客中,亦不再仅仅是贫寒学子,而是家境尚可一类。
“以书易书”的借阅模式,能帮着省钱,不必花钱购买。
最重要的是,看书之人都希冀有同道中人,能够与自己就某个观点。
或者,书中的某一处注释,文中的某一方画作,版本的讨论等,做一番交流与探讨。
能讨论的,不外乎自己的同窗好友,可同窗毕竟有限。
通过“七雅书铺”拓宽自己的交友渠道,获得更好的交流,拾得更精辟的论调,岂不是一桩美谈!
自此,沈书韫的小书铺每日出没形形色色之人。
由于书客的大量激增,以至于一时间让周越和阿香都开始抱怨人太多,太累。
真是一种甜蜜的负担!
为此,沈书韫不得不思量优化自己的经营模式。
往常店里由周越、阿香和沈书韫守着,可沈书韫往往还有更重要的事情需要去忙碌。
比如,印刷新书,各个工序和细节需要她亲自跟踪核验。
客人一多,阿香和周越俩人难免手忙脚乱,不仅容易出错,还容易丢失好书。
为了解决这个办法,沈书韫顺势又推出,“日租”方式。
所谓的“日租”,就是学子在书铺做工一日,便可借走一本书,而且不需要再交押金,只需要抵一本同价值的书即可。
这种模式的推出,自然会有滚滚而来的贫寒学子,他们大多为了省钱。
毕竟,兜里最缺的就是钱,只要用自己一天的工,便可换回一本书。
于他们而言,还能够借着书铺,结识更多的人,因为一本书,链接更多观点和看法,这才是最大的价值。
贫寒学子不比家境较好的学子,他们没有多余的钱买书,更谈不上寻夫子教授带领。
许多都是来了临京,借着临京的各大书院,偶尔蹭个旁听,住寺庙,睡最便宜的客舍。
如此这般,他们的长进自然和有钱人家学子“开小灶”的长进,比不了一星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