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36富贵要险中求(1 / 2)

加入书签

先前粱知远下放至通县,只是为了更好的查询“妖书”案,可随着申夫子溘然长逝,线索已然了断。

如今唯一的养女身在临京,甚至“安置”于隔壁,虽说开了书铺,没有刊刻资格,但既然皇帝已询问了进展,想来事情很快便会有起色。

粱知远苦恼过,为何陛下明明如此重视十三年前的“妖书”一案,却看上去一副并不着急知晓全貌的样子,难道是时机尚未成熟?还是陛下另有度量?

自古天子之心难测,做臣子的虽奉旨行事,可粱知远却偏生的与一般的臣子不同,就像通县案,倘若不是他伸手,这去通县的还不知是哪路牛鬼蛇神,随后案子最大可能不了了之。

圣旨由内阁送到粱知远手里,粱知远恭敬地翻阅,陛下这是要让他连夜赶往淮州,将此案查个水落石出。

文伯依旧盘坐于塌上,与粱知远一同揣摩圣心,粱知远又将圣旨于桐油灯下一瞧,瞬时将陛下的心思参了个明白。

“通县那把火一烧,可算是烧着了朝廷的痛处,肃北频频骚扰边境,陛下年事已高,肃北既然能将手伸到南朝科举上,说明战事亦箭在弦上。”

“可倘若要真刀实枪地打仗,南朝最大的问题便是国库空虚,陛下此番让我去淮州查铁矿,实则是为了清查国之蠹虫,为国库增收,为军备打底,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铁矿侵吞由来已久,其中牵扯不少朝廷重臣,以及既得利益的各地大族。

文伯拿过圣旨,漠然地望了望朱红御笔记,重重地叹了一口气,“陛下这是要逼你做孤臣。”

人人皆知,纠察国之蠹虫,便是与权贵相背,与各地大族为敌,粱知远若只想当一名干臣,那便脚踏实地地为陛下分忧,做陛下的刀剑,可他偏生胸中藏匿一番不见底的深渊。

文伯忍不住恼了一句,“机关算尽,这法子就是当年对付你父亲的法子,如今又轮着用你身上了。”

从前皇帝用梁父,让他成为自己手底下最锋利的一把剑,执掌三军为国连连征战,一边他需要梁光剑为南朝戍边御敌,一边却又害怕他拥兵自重,占据一方。

皇帝为了削弱自己的担忧,竟让梁光剑担任都督佥事,清查卫所屯田,肃清军中纪律,为此梁光剑得罪了军中几乎所有的干将。

他们亦对梁光剑从此添了嫌隙,不再如往常一般,可正当皇帝需要他梁光剑上阵杀敌时,他又不得不倚仗这帮军中要将。

如此,梁光剑吃了多少暗亏,背负了多少难以言说的苦楚,恐怕没人能感同身受,包括粱知远。

粱知远神色未变,捏着这道圣旨在房内缓步度步思量,幽暗不明的目光从清朗俊逸的眼眶中冒出,就连文伯此时亦不知他思所如何。

半晌,屋内响起了磁性嗓音,“我有法子既能帮着陛下充盈国库,亦不会与朝臣对立。”

粱知远不日便去了淮州。

他去淮州需两月,皇帝着手与肃北周旋,眼下南朝国库欠实,后勤等难以维持久战,久战不可,那就闪电速战。

南朝尚有军中“诸葛”,有当事诸葛亮之称的杜国公受命前往通县边境,唱一出假面实弹的戏码,一面放出南朝爆发缺粮危机,一面悄悄将军中枪柄调往此处。

如此设下连环陷阱,趁着肃北掉以轻心,纠集重兵,欲趁机一举拿下南朝之际,来个“包饺子剁馅儿”,狠狠地剜一剜肃北的肥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