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11开业红火大吉(2 / 2)

加入书签

一想别人都答应帮你了,来而不往非礼也。

翌日,沈书韫便让二娘亲自去隔壁,送了一套《风花雪夜》话本,当面感谢了正休沐的粱知远。

男子刚接过话本,舟舟便上前,低声道,“老大,通县的案子有消息了。”

粱知远立刻接过信札,绕去黄花梨案边坐下,拆开,一目十行掠过,神色微凝,长身往圈椅里靠了下。

昨日他接过一份求救信,信中言明不久前县衙存放县学考试的答卷被人替换。

这意味着,有人在县学考试中动了手脚,而信笺上并未署名,但以血落下了两个驳杂的指印,粱知远猜想,可能是两个家境贫寒的学子所写。

便连夜派人去查了县衙仓库情况,可更诡异的事情发生了,他的人赶到通县县衙,便见库房发生大火,而那批被替换调包的答卷,亦被付之一炬,烧了个干干净净。

各地县衙仓库发生火灾也不稀奇,但粱知远还是觉着这事儿蹊跷。

每次各县、各州府组织考试前后,总会出现泄露考试题目,篡改名次、找人替考、发生火灾等情况。

而肃北每次趁南朝选拔用人之才节骨眼,也总要南下捣乱,但每一次都不忘抢粮,次数多了,人们渐渐地也就认为,肃北是为了粮食才如此行径。

每当这时,朝廷也总会提前增派加驻军力,以防守边界、县衙、书院,并提前拨好粮食谴去支援通县。

可此次通县县衙大火,将仓库烧得一干二净,粮食却安然无恙。

说明肃北并非真正想要抢劫粮食,而是另有所图,皇帝听闻,生一通怒气,还派人去通县定要彻查此事。

去的正是粱知远的好兄弟,七品御史杨青。

杨青密信回复,火灾原因已查明,是值守县衙库房的将士,夜里偷摸着醉酒买乐,不小心撞翻了几盏油灯,火势便随风燎原,愈演愈烈,一发不可收拾。

果真如此?

通县县衙,虽说是一个不起眼的偏僻之地,可它却地处南朝与肃北的交界线上。

此地一来是要塞关口,二来这里最易混入肃北奸细,可每年一次的小考,这个不起眼的县,反而成了各路牛鬼蛇神偷鸡摸狗的战场。

况且小考亦是南朝选拔人才的程序之一,不可马虎!

倘若没有那份带血的举报信,粱知远便信了这结果,既然真正的原因尚查明,背后定有玄机。

通县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