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天伦乐(2 / 2)
姜?点点头:“好,就这么定了。爹爹休息吧,女儿还有事要做。”
姜?心里还记挂着没修复完的画,与姜怀山说定以后,步履匆匆地开门走了出去,刚一打开门,就见门口黑影一闪,姜?的人影慌不择路地消失在转角处。
姜?瞥了一眼,却根本没有停步,径直走进了书房。修复画作,才是眼下她最重要的事情。
姜?回到书房后,就开始修补画作的最后一个步骤??
接笔,即将画面中原本缺失的笔意补全。
当然,再好的修补匠人,都不是画者本人,他们需要通过揣摩画意,模仿画者的用笔手法来进行接笔。
这需要考验的,不光是匠人的绘画技法,更关键的是匠人对画作本身的领悟能力和模仿能力。
如果是水平不够的修复匠人,往往会选择不进行接笔这一步,毕竟,补坏了,一幅画就真毁掉了。
而这个步骤在姜?这里就不成问题,她极擅模仿,能通过缺失部位前后的笔迹推断出画者当时的笔法,下手的轻重,用墨的浓淡,恰到好处地将缺失处连接上。
只见她笔尖或皴或提,或疾或涩,挥毫间,画面上的空缺逐个消失,画意一点点地重新连贯起来。
由于接笔需要良好的光线,天色暗下来后,姜?就没有继续埋首书案了,而是陪父母一起吃了顿团圆饭。
肉菜是没有的,钟婉词给女儿夹了一筷子韭菜,问道:“你这些日子整天一个人关在书房,到底是在做什么?”
“修画,”姜?解释,“观卿给了我一幅画,是位名家所画,就是保存不善,需要修复。”
“如何修复?”钟婉词一双盈盈秋波在烛火下闪着光。
姜?便简单地解释了一下修复的过程。
钟婉词有些疑惑:“这样的技艺,你是从哪里学的?”
“呃……”刚刚还侃侃而谈的姜画医卡壳了。
她还没想出来如何答复,姜怀山就插嘴道:“这有什么好奇怪的,咱们??聪明,什么事情她自己琢磨一下,就能弄懂了。就像??小时候学骑马一样,我都还没抽出空来教她,她自己悄悄跑去马场,往那马背上一爬,就无师自通了!”
钟婉词一听就信了,不再深究,她眼下心情也是大好,姜?那个坏东西要被赶走了,他们总算是苦尽甘来了。
这是一顿只属于他们一家三口的晚餐。
没有人提起姜?,他也没有自己出现,仿佛这个人从来就不曾存在。
姜?扒了两口饭,就着暖暖的烛光看看坐在对面的父母。
七十多年了。
她七十多年未曾与父母同桌吃饭,这一刻,她只觉而今若只是一场梦,她也无憾了。
姜怀山咽下妻子夹过来的一筷子菜,想起什么,又问姜?:“对了,观卿那孩子如何了?我记得我病倒前,他的事情还没有结果。”
姜?便将苏观卿的情况简单讲了。
姜怀山叹了口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