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三十岁(1 / 2)
“朕还记得小时候因天花被移到庄子上,荣嬷嬷会悄咪咪带着额娘做的食物来探望朕,陪着朕说上好一会话。”康熙的语气充满了回忆,“她不常笑,但语气很轻柔。”
一个小孩,因生病,被迁移到陌生的地方,没有亲人相伴,这样的日子多么令人惶惶不已。
难怪康熙日后会觉得幼时不能承欢于父母膝下是何等遗憾。
雅尔檀静静听着,给康熙斟了一杯茶,“情分总是有时尽,确实是令人遗憾。”
康熙点头,他道:“总说人心善变,未曾想变得如此面目全非。”
雅尔檀敏锐地感觉这话并非指的是荣嬷嬷,或者是佟佳?如意?
涉及到康熙的青梅竹马,雅尔檀果断闭了嘴,康熙现在是对如意不满,但过些时候呢,会不会又后悔了呢?毕竟时间会美化人的记忆。
没有人附和,康熙意兴阑珊,他又道:“宫中有不少像荣嬷嬷这样的人,先帝在世之时就入了宫,平常不显山不露水,但关键时候背后捅人一刀。”
当时,朝纲不稳,为了稳固势力,后宫之中多是大家族之女,自然也有这些大家族安插的人手,帮助主子夺势,打探消息。
后来,局势逐渐稳定,加上太皇太后对后宫的掌控逐渐严格,情况这才好转。
雅尔檀……她家族不就有嘛,按照康熙的说法,显然是知道一部分人的,好在她没有动用自己的人手,否则,说不定会被逮个正着。
雅尔檀建议道:“皇上要是不喜欢,就把人都遣出宫吧。”
“这怎么能行?”康熙下意识地反驳了一句。
雅尔檀不反驳,就这么盯着康熙。
康熙沉默了一会,“倒也行……吧。”
“这仗不知道还要打多久,该省则省,况且,此举顺应人心,想来世人也会认可。”雅尔檀道。
除了打仗,还要年年免赋,现在国库根本没钱,宫里的修缮停了,外面的园子也停了,康熙自己还贴内库的钱。
以及最为人诟病的捐纳官。
虽说遣出宫的人能节省下的钱对比战争开支来说杯水车薪,但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嘛。
康熙点头,盯着雅尔檀端详了好一会,忽地开口道:“这事儿不如交给你做如何?”
雅尔檀故意大吃一惊,见康熙挑了挑眉,她收敛了一下神色,演过头了,她道:“此事不如还是交给华赛,她对宫中之事素来熟悉,想必做起来也轻车熟路。”
她本来想安排太皇太后的,奈何那位不是她能安排得起的人。
“朕想你来负责此事。”
但我不想!
大概是她的抗拒实在是明显,康熙道:“你不必害怕,朕让华赛协助你,实在不行,朕给你兜底。”
让华赛来协助自己才能害怕,好不好???
雅尔檀盯着康熙看了一会,小声道:“没有商量的余地吗?”
“没有。”康熙随即补充了一句,“从来没有人跟朕讨价还价!”
才怪,雅尔檀在心里翻白眼,朝堂之上,敢跟他讨价还价的人多了去,旁的不说,就说吴三桂这个事儿,多少人明里暗里反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