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53干政(2 / 2)

加入书签

康熙盯着那一截纤细的?腕,问道:“朕送给你的礼物如何?”

“喜欢。”

康熙凑过去,在她脸颊上窃了个香,他搂着雅尔檀,“上午陪着朕处理奏本,中午再一起用膳?”

所谓陪康熙处理奏本,就是他坐着看奏本,她站着研墨,好一出的红袖添香。

临近康熙生辰,他案桌上的奏本多了一倍,多数都是些毫无营养的祝贺与问安,也有一些紧急的公务。

现今沿用的是内阁票拟制度,也就是奏本上会有内阁大学士贴的草签,写着大学士的处理建议,比如说刑法一类归刑部大理寺管、官员升降则是吏部审核……

康熙拿起一本没有任何草签的奏本,起初以为也是问安的奏本,但看了两眼,他的眉头就皱起来,随即气汹汹地将奏本丢回桌子上。

“怎么了?”

“是尚可喜的奏本。”康熙道,他的手指在镯子上点了点,将奏本朝前一推,“你看看。”

雅尔檀拒绝,“后宫不得干政,这不合适吧?”

“这儿就我们两人,叫你看就看。”康熙没好气道。

他一说这话,梁九功立马带着人退了下去,把空间留给皇上和昭妃。

雅尔檀拿起奏本,很快就扫了一遍,这是一道请辞的奏本,今年二月,吴三桂的军队迁移,朝着广东而来,康熙责令尚可喜出兵,但尚可喜迟迟不动,理由是他病了。

康熙哼笑一声,冷漠道:“装的呢,不想和吴三桂打起来,他早年可是有屠夫之名,现在倒是不杀生了。”

“尚可喜多大年纪了?”雅尔檀好奇道,虽然她一直在说三藩之乱,但这场叛乱的核心是吴三桂,其余两个藩王是之后才加入的。

“如今七十有二了。”康熙不明白这个问题所在,他解释道,“先帝在世之时,尚可喜就多次请求举家返回辽东,若是他回辽东,必然会带着军队途径京城附近,所以未曾应允。”

别看,现在坐在皇位的爱新觉罗氏,再早个一二十年,鹿死谁手不好说,住在皇宫,坐在龙椅,未必代表得到天下。

如今的吴三桂不就是说反就反了?

要是尚可喜有一点不臣之心,到京城附近逼返,那可倏忽之间就能挥师京城,斩首龙头,到时候改朝易代也不是什么稀奇事儿。

“我记得阿玛跟我说,他拢共请归十二次?”雅尔檀道,她受遏必隆喜欢的原因之一,就是她能谈到政治,在家的时候就多次被叫到书房帮忙“研墨”。

“对,后面朕同意了,不过他得要选出能接手自己爵位的人代他治理广东才行。”康熙道,“他选择了尚之信。”

雅尔檀蹙了眉头,这名字有点熟悉。

“事实上……”康熙顿了一下,“尚可喜属意的是他的次子尚之孝,他对尚之信不喜,但尚之信占了一个嫡长的名分,加上尚之孝此人又谦和恭顺,得知尚之信为此与父亲不合,甘愿放弃爵位,尚可喜无奈,只能将爵位给与尚之信,数月前,朕同意了此事。”

“尚之信为人如何?”

提到尚之信,康熙眉头拧起,“桀骜残暴,嗜酒噬杀,但凡朕要是有一点办法,都不会用他。”

三藩乱,在于当地官员的反复无常??吴三桂起事,他们振臂高呼,朝廷的大军打过来,他们就降,吴三桂反转局面,他们又立马捅康熙一刀。

虽说识时务者为俊杰,但如此反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