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0170章 诗仙李白(2 / 2)

加入书签

而立之年的李白,如果说依旧是“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我是一点都不信。此时此刻,李白想的最多的估计就是不能再继续逍遥自在下去了,必须振作起来,有所作为,不然的话,真的就成为了纨绔子弟。

开春,李白先是动身谒见了安陆郡长史,有人向长史说他的坏话,“李白就是个好高骛远的酒鬼,整日光知道拿着父亲的血汗钱,游山玩水,逍遥快活,一点儿正经事也不做。这样的人,终究一事无成,你搭理他干啥!”一席话便掐**李白在安陆的仕途,也将李白的人生浇了一瓢冷水。

初夏,李白动身前往长安,谒见了当朝宰相张说,并用酒肉结识了张说的儿子张?。但是,张?吃了他的肉,喝了他的酒,嘴巴一抹,屁股一拍,便没了下文,说好的让老爷子赏他一官半职再也不提。

李白听说玉真公主性情豪爽,喜欢结交有才气的文人雅士,马不停蹄地跑到钟南山公主别馆。公主倒是好酒好肉地招待了他,也跟他谈论诗词歌赋,就是绝口不提推荐他当官从仕的事儿。李白觉得,玉真公主已经出家为道,不理俗世,不得不从钟南山下来,改为投靠长安城的王公大臣们,依旧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李白在长安一年多,四处碰壁,千金散尽,穷困潦倒,无奈跟市井之徒结交,已经自暴自弃,过着今朝有酒今朝醉的醉生梦死生活。彻底死心的李白不得不踏上了东行的道路,经过洛阳,抵达嵩山。在这里遇到了他的故友元丹丘,产生了归隐山林的想法。

开元二十年,玄宗出巡全国,诏令各地地方官,如有贤能之才,尽可能推荐给他。李白却从嵩山回到了安陆,与这个大好机会失之交臂。回家后,李白基本上已经死心,在山里修建了房屋,开荒种地,读书吟诗,过上了陶渊明那样的隐士生活。

第二年正月,李隆基文思泉涌,亲自为老子李耳的《道德经》注释解读,责令全国每户人家珍藏一本,贡试科加试《老子》策论。李白闲来无事,就为唐玄宗呈献了自己的佳作《明堂赋》,称颂开元盛世的雄伟气象和自己的理想抱负。此时的李白,目的很明确,那就是要向李隆基展露才华,表露忠心,谋求官位。

李白是商人之子,祖上还犯过事,他不能走正常的科举取士道路。那需要家状,要记录他的祖宗八代,一下子就卡**,连参加考试的资格都没有。所以,他只能走敬献诗赋来博取圣上好感的道路。

遗憾的是,他的《明堂赋》写得很好,就是撞在了石头上,因为不符合**正确,第二年,洛阳明堂就被拆毁了。一番心血只能付诸东流。

李白不死心。开元二十三年,李隆基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狩猎活动,李白刚好看到了,就一挥而就,书写了一篇《大猎赋》,不仅夸耀唐朝狩猎场面壮观规模浩大,远超汉武帝刘彻时期,而且还恰如其分地切入了李隆基最喜欢的道教玄机,呈献给玄宗,希望能博得李隆基的青睐。

依然是石牛入海,一点音信也没有。

李白以为是自己的诗赋没有被呈送到李隆基的面前,亲自跑到长安,结果,也找不到头绪,再次白忙活了一场。

不过,这次进京,他再次面见了玉真公主,向她献了诗赋,祝贺她得道成仙,博得了玉真公主的好感。还结识了贺知章,向他呈献诗词,得到了贺知章的肯定和赞赏。在玉真公主和贺知章的极力推荐下,李隆基才认真看了李白的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