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0143章 密谋(2 / 2)

加入书签

“独孤兄过誉了,我哪里有这能耐。”李史鱼赶紧说。

“当然有。”独孤问俗忙说,“李郎有所不知。那高尚原本幽州寒士,屡试不爽,经人引荐后在礼部为郎十余载,后投身幽州都督府,为东平王幕僚,现为范阳节度府掌**,范阳行军司马。这与他进入东平王府时间最早不无关系。你为东平王幕僚仅数月,已经擢升为王府司法参军,平卢掌**,这是多大的荣耀!”

“我诚惶诚恐,我何德何能竟能担此重任?”李史鱼一点也高兴不起来。

“你原本就是大唐御史台监察御史,河南府司法参军,所以,东平王直接委任你王府司法参军仅仅是恢复了你原本职位,只有今日任命的平卢掌**才算是真正擢升,主要是奖励你为东北三镇要来了十六万匹军马。当初,我来幽州,仅仅为东平王侍卫,后与侍卫长比武,赢了他,旋即升为侍卫长。后受东平王委托去扬州一趟,要来十几箱金银,解决了东平王的铸币难题,旋即擢升我为幽州都督府判官。”独孤问俗以身说法道。

“东平王果真是以军功论赏,赏罚分明呀!”李史鱼感叹道。

“你这次立功,离不开高尚的举荐,是他推荐你到关山找马休要军马的,而且,据我所知,高尚还给你写了一封信,教导你如何向马休讨要,对吧?”独孤问俗低声说。

“对,的确是。”李史鱼坦诚道。

“如果是这样,你有机会了,找高尚表示一下谢意,虽然是同僚,皆为东平王做事,但是,该有的礼节不能少。更何况,高尚是范阳掌**,行军司马,远比你的平卢掌**地位要高得多。”独孤问俗提醒道。

“谢谢独孤兄的好意。愚兄铭记在心。”李史鱼郑重地点头称是。

第二天,高尚召集大家开会,传达安禄山的指示,“进入寒秋,农忙渐近,不知辖域内庄稼可否归仓,麦子能否种上,故而,委派李郎、独孤郎、闫郎、平郎和张郎五人巡视河北诸郡县。即日出发。”

李史鱼一听,心花怒放,东平王果真是体恤辖域内百姓疾苦。

他哪里知道,他们五人都是新近进入幽州的官员,不在安禄山的核心幕僚圈。

把他们支走后,安禄山立刻召集张通儒、高尚和严庄三位幕僚,以及史思明和阿史那承庆两位将领,在东平王府的二楼书房召开了一个秘密会议。

会议开始后,先由高尚代替安禄山说话,“今日朝廷,被杨国忠把持,此人胸无笔墨,嫉贤妒能,拉帮结派,陷害忠良。原本剑南道斗鸡走狗的小吏,竟然攀附贵妃上位,多次在朝廷散布东平王谋反言论,离间圣上与王爷之间的关系,意欲置王爷于死地。

“去年春,他在朝堂聒噪,非要说东平王拥兵自重,有谋反嫌疑,说什么东平王心虚必定不敢上朝。害得王爷不得不到长安走一遭。期间,他多次怂恿圣上对东平王不利,奈何东平王与贵妃关系非同一般,深得圣上信任,才逃过一劫。

“今年春,杨国忠故伎重演,再次聒噪说,东平王谋反,非要让东平王进京述职。东平王称病未去,已经引起圣上疑虑不满。

“随后,杨国忠再生一计,让公主嫁给大王子庆宗,逼迫东平王向长安参加婚礼。很明显,只要东平王进京赴宴,必定凶多吉少。可是,大王子婚礼,又不能不去,这不是故意给东平王挖坑吗?

“很明显,杨国忠此计志在必得,目的就是要置东平王于死地。不去,心虚图谋不轨;去了,凶多吉少。这是把大王架在火上烤!

“由此可见,杨国忠奸臣当道,不除不行,国之不国,乌烟瘴气。与其这样坐以待毙,不如主动出击。帮助圣上清除杨国忠这个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