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28章 曲径通幽(2 / 2)
“那你是什么意思?”县令责问道,“其实,本官也很想巴结逢迎东平王,只可惜,人家压根就没有搭理我,只看中了李兄!”
“明府谬赞了!下官哪里有什么好,一个落魄的文士罢了。”李史鱼忙应道,“东平王之所以要下官依附了他,不外乎两点:其一,卑职来自燕赵,籍贯在东平王辖域内;其二,卑职祖上有些功名,在燕赵声名尚佳。”
“不管怎么说,这是一个十分难得的机会,多少寒士梦寐以求的机会。”县令重申道,“你我苦读圣贤书十余年,目的不是科举及第?现在好不容易进入朝廷做事,为何不抓住机会混个一官半职?正所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没有通达,何以兼济天下,惠及苍生?如若东平王再劝说,希望李兄一定要抓住机会,荣获擢升,他日也好提携本官一把。”
“容卑职再思考一下。”李史鱼有些动摇。
是呀,明府言之有理。
李白求官于张相,王维求官于公主,这是正常的毛遂自荐。即便是朝廷科举,不是也允许考生提前向考官行卷?难道说那些参与行卷的考生都是斜封官?哎,这是什么心理,明显是吃不着葡萄就说葡萄酸。
明府还有一句话是对的。
先祖孔子曾言,君子当出世,立功立名立言,不为自己当为天下苍生。
是呀,太父在涟水县,舍生忘死与私盐贩子缠斗一生,不就是维护朝廷的税收秩序吗?父亲在青州,日夜忙碌,废寝忘食,不就是为了确保奸人犯科必受严惩,维护一方平安吗?像我,在朝邑县就只能缉拿鸡鸣狗盗之徒,如若在御史台,不就可以替高仙芝和李嗣业等忠臣良将洗脱冤屈吗?
正所谓,国之大者,君为之任;官之大者,为国为民也。
没有足够的官位,就难以施展自己的抱负,即便是有为国为民的想法,也很难付诸于实践。
这次,李史鱼是真的动了心。
可是,最终,他依然用“错过了就错过了,说不定这是自己的命”来搪塞。
事情远没有他想得简单,大约月余后的一天,李史鱼突然收到来自赵郡一封信。
来信者不是别人,正是自己的母亲。
李史鱼很忐忑,赶紧拆开信笺。
因为母亲寡居数十年,即便是独居也已经十年,这期间,很少跟自己联系,即便是生病在身,也总是勉强支撑着,要不是邻居张口述说,李史鱼也不知晓。每每回家,母亲已经重病卧床,李史鱼总是哭得上气不接下气,一边感念母亲的养育之恩,一边埋怨母亲生病不给自己说一声。
很多时,李史鱼总想把母亲接到身边居住,她老人家总是推说,行动不便,习俗不同,语言不通,安土重迁。李史鱼知道,父亲去世后,母亲总是想念父亲,青州已经没有父亲留下的任何痕迹,唯有赵郡是父亲生长的地方,那里的一草一木,都镌刻着父亲幼时的记忆,母亲眷恋着赵郡,其实就是想跟父亲生活在一起,即便看不到他的人,也能感受到父亲曾经生活过的痕迹,这是母亲不愿离开赵郡的根本原因。
李史鱼总是听邻居们说起,父母两人相敬若宾举案齐眉,父亲生前,从未跟母亲拌过嘴红过脸,没有大声呵斥过,更没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