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1章 佛前孤影(1 / 2)

加入书签

“主子爷!不可啊!”

方平那张老脸,血色褪尽,像一张被水浸透的宣纸。

他跪伏在地,额头死死抵着冰冷的金砖,声音里带着哭腔。

“了尘大师千叮万嘱,此物霸道,一月之内,绝不可服用超过两次!今日才初十,您若是再用,便是以命相搏,万一……万一……”

“万一什么?”

裴知寒缓缓转身,居高临下地看着这个陪了自己二十年的老奴。

他的眼神很静,静得像一口深不见底的古井,里面没有半分波澜,只有一片沉寂的化不开的黑暗。

“拿来。”

他蹲下身,扶起方平。

动作很轻,可那股不容置疑的力道,却让方平的身子,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

方平看着眼前的太子殿下,看着他眼中的血丝,看着他那张苍白得没有一丝血气的脸,看着他那份不惜一切,也要坠入深渊的决绝。

他那颗早已被宫中岁月磨得坚硬如铁的心,在这一刻碎了。

他知道,自己劝不住了。

从没有人,能劝住这位太子殿下想做的事。

他只是闭上眼,两行浑浊的泪,终于忍不住,顺着那深刻的皱纹,滚落下来。

“奴婢……遵旨。”

他从怀中,取出一个小小的,由紫檀木制成的锦盒。

打开锦盒,里面铺着一层明黄的丝绒,丝绒之上,静静地躺着三粒鸽子蛋大小的,暗红色的药丸。

那药丸表面,仿佛笼着一层淡淡的,若有若无的光晕。

正是培松酿。

裴知寒没有丝毫犹豫,伸出手,将三粒药丸,尽数拈起,直接送入口中。

他甚至没有用水,就那么直接咀嚼起来。

一股奇异的,混杂着松脂的清香与某种不知名草药的苦涩味道,瞬间在他的口腔中炸开。

药丸入口即化,化作一股冰凉的溪流,顺着他的喉咙,直坠腹中。

“主子爷……”

方平看着他的动作,心如刀绞,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那个他从小看到大的,大景朝最尊贵的储君,为了一个他不知道的理由,踏上了一条凶险的路。

药力发作得很快。

一股强烈的,无法抗拒的倦意,如潮水般涌来。

裴知寒只觉得自己的眼皮,重如千斤,整个世界,都在他眼前,开始变得模糊,旋转。

桌案上的烛火,拉长成一道道扭曲的光影。

廊柱上的雕花,化作一团团混沌的色块。

方平那张写满了悲痛的脸,也渐渐远去。

他的身体,失去了所有的力气,软软地,向后倒去。

就在他意识彻底沉沦的前一刻。

他仿佛看见,寝殿的窗外,那棵老梅树的枝头,不知何时,悄然绽放出了一朵殷红如血的花。

那花瓣的形状,他认得。

玉龙牡丹。

……

夜,凉得像一块刚从井里捞出来的铁。

严府的书房里,灯火通明。

刚从宫里领了申斥,又听了一耳朵敲打回府的严瑜,一脚踹翻了门边的金猊炭炉。

烧得通红的银霜炭滚了一地,噼里啪啦地炸开几点火星,将那张名贵的波斯地毯,烫出几个丑陋的焦黑窟窿。

空气里弥漫着一股皮毛烧焦的,令人作呕的臭气。

“废物!一群废物!”

他面目狰狞,那张往日里引以为傲的俊朗面容,此刻扭曲得像个恶鬼。

萧家父子,是他父亲费劲心神养出来,两条忠心耿耿、指哪咬哪的狗。

他原以为,这两条狗就算不能咬死北疆那头老狮子,至少也能撕下几块血淋淋的肉来,让严家在朝堂上再添几分筹码。

可他万万没有想到,这两条狗竟然被人轻而易举一棍子打死了。

死得如此干脆,如此彻底。

而打狗的那个人,竟是他名义上的未婚妻,苏枕雪。

那个他从未正眼瞧过,只当是个陪嫁了赫赫权势的病美人。

一个病恹恹的绣花枕头,竟能搅出这等滔天风浪?

这简直是天大的笑话!

他从袖中取出一封刚刚送达的密信,信纸被他攥得变了形。

信上的内容,像淬了毒的针,密密麻麻地扎在他的眼球上。

“白马寺武僧无叶,乃是当年护国大将军李恺之遗孤。李家满门,因何而灭,大人心中有数。”

李恺……

那个在顺天三年,因通敌之罪,被陛下下旨满门抄斩的护国大将军。

当年,亲手将李恺的人头从北疆带回京城献给陛下的,正是如今的靖国公,苏茂。

而负责罗织罪名,在朝堂上发起弹劾的,正是他的父亲,严海宁。

一桩尘封了近十年的血案,一根早已被遗忘的引线,竟因为苏枕雪在白马寺的那一把火,重新被牵扯了出来。

“苏枕雪……苏枕雪!”

严瑜低声嘶吼,每一个字都带着刻骨的恨意。

一拳砸在身后的书架上,震得那些价值连城的古籍善本,簌簌发抖。

他终于明白,自己,乃至整个严家,都小看了那个女人。

她不是什么病弱的棋子。

她是一柄藏在鞘中的剑,不出鞘则已,一出鞘,便要搅动这满城风雨,颠覆长安的平静。

婚期提前至下月初三。

陛下这是在催促,也是在警告。

他严家必须尽快将这枚最不稳定的棋子,死死地按在自家的棋盘上。

按住了,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按不住,只怕就是万劫不复!

他看着窗外那片深不见底的夜色,眼中闪过一丝毒蛇般的狠厉。

那夜色黑得发沉,像是预示着即将到来的血雨腥风。

既然棋子不听话。

那就只能,毁了她。

这世上,不听话的棋子,从来都没有好下场。

……

靖国公府。

那封来自北疆,插着三根染血翎羽的八百里加急军报,就静静地躺在苏枕雪的面前。

它像一张判官笔下的生死簿,每一个字都透着血腥气。

上面的每一个字,她都认得。

可连在一起,却组成了一篇她看不懂的悼词。

“兵败。”

“退守雁门关。”

“前锋营三千将士,误食霉粮,上吐下泻,战力尽失。狄人趁虚而入,长驱百里……”

“我军……伤亡过半。”

她纤长的手指,轻轻抚过那一个个熟悉的名字。

那些都是看着她长大的叔伯,是会扛着她在北疆的草原上,追逐落日的汉子。

他们曾是北疆的脊梁,是苏家的骄傲。

如今,他们都成了一份份冰冷的伤亡名单,化作了雁门关外,那一片片染血的雪。

她没有哭。

眼泪是这世上最无用的东西。

它暖不了北疆冻死的忠骨,也洗不净这长安城里,深入骨髓的腌臜。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