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706」展览引发加州轰动,气急败坏的日本人!(2 / 2)

加入书签

阳光显得那么刺眼。

吴先生擦了擦眼泪,深吸几口气,压下心中的悲痛。

工作人员依旧在鞠躬:“谢谢关注华人的悲痛历史!”

递上5美金、书。

吴先生摇头,没有拿钱,而是接过了那本书。

助理也一样,没拿钱,只拿书。

“回去~~~”

他们很快离开中国城,坐上车,返回总领事馆。

吴先生回到了办公室,深吸几口气,带着着沉重的心情,拿出一张纸,提笔悬在半空稍作思忖,便挥毫疾书:

“这场展览以最直观的方式,让世界看到了南京大屠杀的真实面貌,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人们因为它而驻足沉思、流泪,甚至愤怒。”

“此次活动以民间力量为纽带,用最直观、最震撼的方式撕开历史迷雾,不仅让美国民众、国际游客深刻认知那段黑暗历史,更在国际舆论场为还原历史真相筑起坚实阵地……”

……

夜幕低垂时,

洛杉矶中国城的朱红灯笼与霓虹灯次第亮起,将整条街染成流动的暖金色。

但今晚的热闹里多了几分肃穆。

一个个餐厅,或者街头,一个个游客议论着,手中不少拿着那本书。讨论声此起彼。

有人捏着领到的5美元说:“这钱拿在手里沉甸甸的,进去之前以为没什么,亲眼看到照片才知道有多惨。”

“是啊,太惨了。”

“那些日本人实在太可恨了。”

“还记得珍珠港吗?这帮日本人还炸了我们……”

而此时,

不少媒体终于后知后觉,派了记者、或者采访车来到了这里。

KTLA电视台的记者举着话筒站在展馆门口:“我们现在就在洛杉矶中国城,一场特殊的展览引发了大量关注。主办方用5美元奖励的方式,鼓励大家花10分钟了解南京大屠杀的历史。”

镜头扫过排队的人群,有抱着孩子的夫妻,也有成群结队的大学生。

另一边,CNN的记者拦住了一名家庭主妇玛利亚,进行采访。

玛利亚指着展馆说:“我原本只是为了5美金进去的,结果看了之后,才意识到这次惨案是多么可怕。”

此外,《旧金山日报》的记者则在拍现场的画面。

今晚,变得热闹了。

……

……

新的一天,

太阳从海平面上升起,照亮了整个洛杉矶。

今天,很多加州、洛杉矶的报纸头版,有一半是关于——中国城那场关于南京大屠杀的展览。

《旧金山日报》在头版用醒目的标题写道:《五美元的宣传效应,洛杉矶游客无法直面的大屠杀历史》。

文章里详细描述了展览现场,提及 5美元奖励吸引了大量市民和游客,排队十几分钟,以及这种宣传方法的创新、轰动性。

《洛杉矶每日新闻》则以《5美元打开历史大门,南京大屠杀真相震撼洛杉矶》为题,深入挖掘了活动背后组织者的用心。

《旧金山纪事报》更是整版报道,《铭记历史:南京大屠杀展览在洛杉矶掀起反思热潮》。内容分析了这个展览,并刊登了许多参观者的采访:“这是一段不应该被忘记的黑暗历史”,“愿世界和平,悲剧不再重演”。

随着报纸的铺开,整个洛杉矶都在议论着这个展览。

“体验10分钟,拿到5美金?”

“我想去看看……”

“30万的大屠杀?那些日本人竟然干出了这种事?”

在街头,路人手里拿着报纸,热烈讨论着。

咖啡店门口,一个个市民看着报纸上的报道,摇头叹息。

学校里,也有很多学生在议论着报纸上的内容。

随着报纸的传播,这场展览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层层涟漪,让更多的洛杉矶人开始关注那段被岁月尘封的历史。

……

“嘭~~~”

洛杉矶日本城,

商会会长麻生和夫脸色铁青,猛地一拍桌子,桌上的文件震得散落一地。

“八嘎~~~!”

“华人竟然想出这种宣传方式,用区区 5美金,就让那些美国佬对‘南京大屠杀’产生了兴趣!”

麻生和夫咬牙切齿地说道。

他还以为华人已经放弃了,没想到却想出了这样的‘阴谋诡计’!

他深知,这各‘5美金’的活动的恐怖性,发酵扩散绝对极快,一旦爆发,对日本在国际舆论场上一直试图美化侵略历史的行径将是沉重打击。

现在日本正大力推进 APEC亚太经合组织中获取更多话语权的事务中,以及推动常任理事国席位。

倘若这次传播引发美国市民的共鸣,再联系上珍珠港事件,必然会加剧美国人对日本的反感与警惕。

麻生和夫在办公室内来回踱步,思索应对之策,却一时之间毫无头绪。

焦头烂额!

他打电话给旧金山的佐藤健次郎,把这边的事说了一遍。

“我们旧金山这边也一样……”

“可恶的保护伞公司,竟然敢这么搞事情,害得我们非常被动!”

佐藤健次郎在电话对面不断八嘎八嘎~~~

……

……

日本城,

和果子店前,

和服老太太竹内由美子攥着被揉皱的《洛杉矶时报》,指甲深深掐进报纸里“南京大屠杀真相展”的标题。

“啪”地将木屐砸在地上,震得榻榻米茶几上的抹茶溅出杯沿:

“这是赤裸裸的污蔑!我们祖辈根本没做过那种事!”

尖酸刻薄的脸充满愤怒。

“对,那些照片肯定是伪造的!”

“可恶的华人!”

几个穿棒球服的日裔青年扯着报纸嘶喊:“凭什么让我们背黑锅?我们去中国城,把那个展览砸了!”

居酒屋里,喝得满脸通红的日裔工程师突然把酒杯砸向电视。

“都是谎言!我们根本没做这种事!”

同事们也愤怒不已,不过只有他们自己知道自己内心有多心虚。

历史,是真的。

但他们也不愿意承认。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