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31(2 / 2)
内学堂设在文华殿一侧的偏殿群中,此处比多了几分书墨之气。待他们抵达时,授课的讲堂内已是坐了不少小内侍。这些半大的孩子们,大多穿着统一的青灰色学子服,个个伸长了脖子往外瞧,脸上既有对新先生的好奇,也有几分对“男妃讲学”这一奇事的探究与兴奋,一时间堂内有些嗡嗡的议论声。
他一眼便在人群中看到了小安子,那孩子正襟危坐,一双眼睛亮晶晶地望着他,带着全然的信任与期待。
讲堂一侧,还设了几个旁听的坐席,上面已坐了三两位须发花白的老学究,想必是内学堂原有的几位大学士。其中一人,面容清癯,神情肃穆,目光如炬,正一瞬不瞬地盯着他,那眼神中带着毫不掩饰的审视与一丝若有若无的轻慢??这位,大约便是小安子口中那位看重纲常伦理、不屑“杂学末技”的王承礼王学士了。
方墨将宋瑜微引至讲台前,对众学子沉声道:“奉陛下旨意,自今日起,宋君侍于内学堂协理教习。尔等务必恭谨听讲,勤学上进,不得有误。”说罢,便退至一旁,垂手侍立,并不离去。
堂内瞬间安静下来,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了他身上。
他深吸一口气,缓缓走上讲台。他先是目光平和地扫过堂下那些稚嫩却充满求知欲的脸庞,也坦然地迎向了那几位老学士审视的目光,这才不疾不徐地开口,声音清朗温润,如玉石相击,清晰地传入每个人的耳中。
“诸位学子,诸位大人,”他先是微微一揖,“宋瑜微初临杏坛,才疏学浅。若论起圣贤经典、经义文章,于座中诸位饱学之士跟前自叹弗如,远不能及。”
他这话一出,堂下的小内侍们似都有些意外,而王学士那原本紧绷的嘴角似乎微微松动了一丝,眼神中的轻慢更浓了几分。
宋瑜微却话锋忽转,指尖轻叩讲案边缘:“是以今日在此,不涉玄奥义理,不究考据微言。”他向台下微微一笑,眼中如晨曦中的林涧清溪,闪动着光彩,“只欲教诸位些浅近学问??却是与你我口中粮、腹中食息息相关的真章。今日第一课,便从一事讲起??这天下粮食,由何处来,在入得口前,是什么模样,又经了几番辛劳,方得成那米面餐饭。”
说罢,他示意小顺将捧着的锦套长卷呈上。在众人好奇的目光中,宋瑜微亲手解开系带,将那幅数尺长的《稼穑图》缓缓在讲案上展开了第一段??画卷之上,晨雾未散,赭石色的田野里,耕牛奋力,农人播撒着希望的种子,一派北国秋日辛劳之景。
画卷甫一展平,还未等宋瑜微开口解说,堂下忽然响起一个略带稚气却又惊喜的声音:
“呀!这是秋播!是撒麦种哩!”
声音不大,在这寂静的讲堂内却显得格外清晰。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一个坐在前排、年纪约莫十二三岁的小内侍正睁大了眼睛,指着画卷,脸上满是兴奋的红晕。他许是认出了画中熟悉的场景,一时情不自禁,脱口而出。
然而话音刚落,那小内侍似乎立刻意识到了自己的失态。内学堂规矩森严,大学士们讲课时,学生皆需正襟危坐,不得随意喧哗。他这般在宋君侍开讲伊始便高声叫嚷,已是犯了课堂大忌。他脸上的红晕瞬间褪去,转为一片煞白,惊恐地瞪大了眼睛,身子也瑟缩了一下,慌忙低下头去,连大气也不敢出,只怕下一刻便有严厉的斥责落下。
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