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过考核,去嵩阳(求月票)(1 / 2)
高加林找来一个盒子,把《三体》厚厚一摞书稿塞进去,就此扔到书架的最上层。这本书还是等到九十年代科幻文学复兴后再说吧。
科幻文学的复兴,离不开《科幻世界》这本全国最有名的科幻刊物。《科幻世界》创刊于1979年,前身是《奇谈》和《科学文艺》,80年代最困难的时候,曾经只有4个编辑苦撑着。
1990年,时任总编辑的杨潇申请举办世界科幻协会年会,在冲破了国内的舆论阻力后,这个瘦瘦的女人坐了7天7夜的火车,从华夏赶赴荷兰,最终在海牙年会上击败波兰,获得1991年年会的举办权。从此,世界才知道,华夏“居然”还有一本科幻杂志。
1991年,《科幻世界》杂志社代表华夏科幻业界成功主办的世界科幻协会(WSF)年会,被WSF评为“WSF成立以来最隆重最成功的1991年年会”,也在国内引起广泛叫好,终于重塑了科幻文学的新形象。
所以说,直到1991年,华夏的科幻文学才真正迎来了复兴。高加林也打算把《三体》这部小说放到那时候再拿出来刊登。
高加林的失落心情和举动自然瞒不过身边人刘巧珍。她感到相当惊讶,因为高加林在文学创作上一向顺风顺水,这是她第一次看到他把辛辛苦苦写完的书稿束之高阁。
刘巧珍欲言又止,最终还是关切地问道:“加林哥,怎么啦?这本书你费了这么大力气写完的,怎么要封存起来?”
高加林叹了口气,没有瞒着妻子,把事情的前因后果都告诉了她。
“啊?”科幻小说不受待见这件事,让刘巧珍这样的局外人很难理解。在她看来,小说只要好看就行,怎么还按题材分三六九等呢?
高加林见妻子为自己担心,反而释然一笑:“算了,现在大环境就是这样,谁也没办法。不过俗话说得好,抽刀断水水更流,枯木逢春春又发,是金子迟早会发光的。这本书先放一放,等科幻文学得到公正的评价后,一样能拿出来与读者见面。”
刘巧珍见高加林如此豁达,也就不再多说什么。不过,这件事始终在她心里搁着,甚至在姚老师面前都不免流露出来。
“巧珍,怎么啦?今天怎么兴致不高?”姚老师关切地问。
刘巧珍于是把这件事说给姚老师听,诉苦道:“我就想不明白,这么好的小说怎么就因为题材不受待见呢?”
姚老师听完,倒是来了兴趣:“是吗?巧珍,书在哪里,能不能让我看看?”
刘巧珍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答应了:“行!我下次给您拿过来。”
于是,下一次授课时,刘巧珍提前来到高加林的书房,从书架最深处拿出那个盒子,小心翼翼地包好,一路上捧着,直到摆在姚老师面前。
姚老师也郑重地打开盒子,小心地捧出《三体》厚厚的书稿,开始读起来。这一读,她顿时挪不开眼了,从红日高照到日落西山,完全忘了时间。刘巧珍在一旁也不敢打扰,只好自己按进度练习。
直到月上枝头,实在不能再耽搁了,刘巧珍才鼓起勇气叫醒姚老师:“老师,老师……”
姚老师如梦初醒,迷茫地抬起头,脸上还带着一丝泪痕。她对上刘巧珍关切的目光,这才反应过来,连忙放下书稿,进屋用毛巾擦了一把脸,清醒后才出来面对学生。
“巧珍,真不好意思。”姚老师一脸歉意,“没想到一下子就沉浸进去了,居然完全忘了时间。今天下午这堂课算是白费了。”
刘巧珍连忙摆手:“没关系,老师喜欢加林哥的小说,我心里高兴得很!”
刘巧珍嘴上这么说,心里也是这么想的:“姚老师这么爱看,说明加林哥的小说还是一样精彩,只不过那些杂志编辑不识货罢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