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1初遇岭南(1 / 2)

加入书签

申定三年,七月,初九。

梅州,东山寺,清沙书院内。

一老者正襟危坐,坐下听者逾百,老者捻须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同根同源,而理为万物之本……”

此时,一头发花白、衣着平常的老头,正朝门缝里暗自窥察,一持刀衙役走上前来耳语几句,两人便移步一侧。

“大人,如小姐之言,果真有人在井中投毒。”

“可查到何人?”

“不曾查到,寺中和尚倒是不多,但这书院的儒生却有三百。”

“好一个一石二鸟。老夫若饮了此水,一命呜呼甚好。若没死,这聚众讲学不成,戕害学子的名声反要传到京里,他阎相又可大做文章。”吴淙言深深地叹了口气,又转身道:“此事先不声张,速去盘查可疑之人。每日进出之人都要翻看包裹衣袋,还有,将那几口井封起来。”

“是。大人,还有一事。上月您婉拒了知州刘大人邀宴,这三日后便是您的寿辰,他扬言届时一定要来府中贺祝,您看??”,衙役为难道。

吴淙言沉默半晌道:“那便会会吧。”

“是……”衙役匆匆下。

三日后,县衙内院。

三两家仆趔趔趄趄地将一箱贺礼从前厅搬到后院。

“何必呢?过几日还得还回去。”一个小厮嘟囔。

“你懂啥。老爷在此又建功业,此番巴结,日后定有麻烦。”年长仆从小声说。

小厮听完仍动作不疾不徐地。

“天儿太热了,手脚麻利点儿搬完得了。”年长者催促道。

正值盛夏,日头正好。午后烈日透过轻纱般的云层,洒在行人稀少的市集上。狭长的街道尽头,一家古色古香的茶馆里却人声鼎沸。

茶楼小二领着一少年公子匆匆上楼,挑了个单间坐下。这公子生得雪肤明眸、鼻若悬胆,分明是青衫折扇,却体态婀娜,步步生香。一旁的丫鬟约摸十一二岁的模样,鼻腻鹅脂,娇小玲珑。

“公子,没想到这白日里还有如此多听客。”公子身旁,粉衫丫鬟扫视了一下四周,旋即取下墙上的蒲扇扇了起来。

“天儿太热了,来这消暑的客人一天比一天多,两位公子还是老规矩?”小二也抓起肩头的长巾擦了擦汗。

“嗯,糕点就不用了,沏壶银毫。”公子一边说着一边站起身来,伸手要推桌边的窗。

“我来我来!”小二连忙推开窗,讪讪地笑了笑便匆匆下楼。

只听“嘭”地一声,惊堂木与那桌面碰撞发出脆响,茶楼里顿时鸦雀无声,原本正聊天闲谈的众人都纷纷止住了嘴,齐刷刷望向那男子。

只见他着一袭玄色长袍,肩上还背着一个褡裢,在长桌前一坐下边开口道:“五年前,蒙古中路军在孛儿只斤的统领下,突破了我军的淮西防线,陈兵于长江北岸,与我军隔江对峙。此时,统领的军帐外响起了一阵马蹄声。一个小兵跃马入帐,为孛儿只斤带来了一个致命的消息。”突然,说书先生目光深沉,话锋一转,“你们猜怎么着?”茶馆里的气氛格外安静。

“阿日哥大汗??死了!”说书先生双目圆瞪,下面的人却满脸茫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