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40避险(1 / 2)

加入书签

雨越下越大,伴随着雷电轰鸣,山上否管多粗的树,全都被狂风吹得左右摇摆,仿佛下一秒就要被连根拔起。雨水稀释着平日里牢靠的土壤,一股脑地顺着陡峭的崖壁流出一条黄浆,碎石在浊流中翻滚碰撞,隐隐有奔腾的架势。

空中旋转飞舞着粗细不等的断枝败叶,还夹带被扬起的湿润砂石,眼下前后路不通,泥石流山体滑坡随时可能将车马人吞没,若执意守在驿道上,恐怕有性命之虞。

幸亏两位车夫是这徽杭古道的老客,慌乱之后又迅速镇定下来,对着车内的明夷几人道:“少爷小姐,现下我们肯定是走不了,这儿又紧邻山壁,瞧着这雨的架势,恐怕会有泥石流。我记得前头有一凹洞,能容纳十余人,平日经常会有过路车马在此处休息,烦请大家一起过去避避先吧。”

明夷扬声答应,只是前方被泥流碎石堵了一半,马车无法通过,只得步行。两位车夫将几匹马牵在手中,吴中孚也随小厮回到自己车内披带雨具、收拾物什。麦冬怕明夷淋湿,给人前后系了两件蓑衣,随后又拿出防水油布帮明夷系在鞋袜外头。

明夷由着麦冬动作,只觉得自己现在非常像一个麦秸堆,但若等会进入岩洞,四周皆是外男,衣服若是淋湿恐生事端,还是保险为妙。

为此,待麦冬忙活完自己,明夷坚持让麦冬与她做一样打扮,收拾妥当之后,主仆俩才提着小布包下了车。

几个男子一前一后将两个移动麦秸堆护在中间,狂风之下油伞也打不了,只得用手压着头上的斗笠,向岩洞缓缓移动。

岩洞深凹于山壁,刚好形成一个背风处,入口被几丛从山壁上垂下的野蔷薇掩着,洞顶垂落的藤蔓上还挂着几串不知名的红色浆果。

洞内约有一间厢房大小,形似一个葫芦,里头还有一块空地,比外头小一半。东侧岩壁布满蜂窝状的孔洞,雨水顺着石缝渗入,在低洼处汇成一道清浅细流。西面有块平坦的石板,表面覆着层干枯稻草,应是过往旅人歇脚所留。

众人自觉将里头那块空地让给明夷主仆,两个麦秸堆一进去就先将身上的蓑衣脱了下来铺在地上。该说不说,顾静翕准备的蓑衣质量真不错,防水效能堪称一绝,外头沾的雨水抖下来都能集满一鱼缸,里头却一点也没湿,更别说两人身上的衣物了。

外头虽是一派大雨倾盆、电闪雷鸣,明夷身上却还算干干爽爽,于此,明夷只想给自己亲娘磕一个,妈妈妈妈,离了你她可怎么办啊……

车夫老孙摘下斗笠甩水,将马匹栓在洞口,又拿了些草料放在一边。忙乎完手里的活,又低头从褡裢里掏出个油纸包,递给众人,“这是前日买的梅干菜炊饼,各位先垫垫肚子。”

孙师傅掰着饼絮叨:“二十年前我跑这条道,遇过更大的雨,当时山洪冲垮了五里外的石桥,十多辆车在山腰困了三天两夜。”

明夷闻言瞪圆了眼睛,“那怎么办?”

老孙无奈道:“等呗,幸亏我们这些跑惯了的,干粮和水都带足了。当时有个徽州茶商还带着整套茶具,愣是在泥地里煮茶分给大家。他说啊,人慌神,茶气定。”

众人听了皆是放松一笑,甚至还有人打趣说咱们也该整壶茶喝喝。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