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75第75章 供词(2 / 2)

加入书签

谢凌云再次敲响了姜家的大门,姜樾一支牡丹绒花簪子将发丝半挽,只留了薄薄的一层披发散在身后。

“谢大人,快快请进。”

谢凌云这次到姜家时,察觉到有些不一样的,房间内的陈设新增了些女性喜欢的色泽,粉釉的花瓶内插着几只荷花与荷叶,给闷热的天气中平添了几丝夏日的味道吗,桌面上也铺上了藕色的桌布当做装饰。

“数日不见姜娘子家中陈设更有韵味了。”

姜樾给谢凌云倒了碗酸梅汤:“夏日鄙舍简陋,并无茶饮,只有去药铺里头捡了些酸梅汤的方子,谢大人若不介意将就着润润喉。”

姜樾见谢凌云端起酸梅汤,小口抿着,普通的白瓷碗到叫他用出了稀世珍品的感觉,不由得感叹,气质这东西真的是装不来。

“不知谢大人来找民女有何事?”

谢凌云放下手中的碗:“我来此只是来询问姜娘子些事情,姜娘子莫要紧张。”

谢凌云察觉到姜樾飘忽不定的眼神,似乎缺少了什么东西,或许是一种叫自信的光芒。

姜樾不断搓着自己袖口,又顺着袖口绣花纹样的纹理细细摩挲过去。

自打见了张明贤几乎当庭叫人打晕了过去,以及张明贤劫她时万人跪下的场景,她有些怕,怕当官的,对峙那日只不顾是她与术士在台上,故而还好,此刻确是实打实的官员就坐在她的前面。

姜樾深吸一口气平复心情:“何事?民女自然知无不言。”

谢凌云看着姜樾的模样,有些唏嘘,到底也猜得出是为何,不由得感叹那个敢直接当着他面与他提议让她于术士对峙的女子,或许就此沉寂:“我需要了解你何时从东望县来此,又为何来此?”

姜樾不假思索:“早先民女便于齐大人说过,我来此是为了找娘亲,三月初我娘亲失踪,得知也许人在梁溪便来了。”

“那你是如何确定,你母亲在梁溪?”

姜樾却摇摇头:“不确定,有人见过我娘亲与‘哥哥’一同往西去了,所以在梁溪的可能性较大。”

谢凌云再问:“你母亲可有兄长?”

姜樾摇头。

“那你可知那所谓兄长姓甚名谁?又是谁告知你的往西的?”

姜樾再次摇头:“我不过是赌运气罢了,不过走东望户房出得知外祖母姓姚名绥宁,梁溪人士,觉得在梁溪的概率大些罢了。是一位姓周的娘子告知在往西的路上遇到娘亲。”

谢凌云了解到了情况便回到刑部衙门,为了不耽误下午的任务,谢凌云饭后歇了会儿便找上姜樾,故而往衙门走时恰巧是日头最毒的时刻,在姜樾家中到是不觉得有多热,一出门来只觉得汗如雨下,闷的快要将人整个都沸腾起来了。

好不容易到了衙门,谢凌云从自己桌上抽出把泥金扇子,悠悠的没晃上两下,却恰巧遇到齐恒之派人来请宋寒声,说是有周文的线索了,又匆忙将扇子别到腰间,被宋寒声拉着往梁溪府衙赶去。

宋寒声到时,一把抽出谢凌云腰间的扇子,自顾自扇了起来,丝毫不顾身旁的谢凌云,不过谢凌云也不是逆来顺受的,直将自己凑到宋寒声另一侧,蹭着宋寒声扇动的凉风。

待到宋寒声反应过来,又将谢凌云的扇子合上,一板一眼的拍在谢凌云手中:“你的,你来。”

谢凌云拿回了自己扇子,扇动起来,与宋寒声一前一后顺着廊道在衙役的指引下来到齐恒之所在处,发觉齐恒之在房间内来取踱步,在空当的房内穿堂风挂过,虽带着暑气,但还不至于太热。

“齐大人,怎么热成这样?”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