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23第廿三章 魏紫姑娘(1 / 2)

加入书签

考完试后,东南西北四家县学的先生分别打乱顺序,为了防止对自己学生不能严格要求,互相批改不属于自己学生的试卷。

东街的齐先生在一众策论试卷里,焦头烂额,面对相似度极高的试卷批改的昏昏欲睡。

问:有江穿城而过,常伴江洪之患,各朝各代都在修堤御洪,但几经补筑,又几经刷塌,当事者何如?

几乎清一色对仗工整韵律整齐的如诗歌一般的答卷,洋洋洒洒几百字,细细阅读下内容也几乎如出一辙的修筑堤坝、加强巡防、引水灌溉等,多重笔墨描述,毫无实际意义。

在快要睡着时,发现了一篇字迹潇洒,短短不到百字的答卷,虽然也是建筑堤坝,但阅读中水流与画面直接在脑海中浮现。

答曰:可建防洪江堤,修建为鱼翅形状的台阶,让其与水流方向呈夹角,当洪水冲击到鱼翅河堤上之后,河堤就会将洪水再次引流到江水中,避免了洪水对堤坝的冲击,又阻止洪水不会涌起,看似堵水,实则引水。

由于试卷也是糊名越卷的,齐先生不知答者是谁,遂将试卷折出一页小角,来了精神的齐先生将剩余的试卷批改完毕,交予袁怀瑾。

袁怀瑾是县学院长,负责县学学堂事宜,县衙内设县学机构由主簿罗松总揽,若是关于县学课堂增设、教学备案则需报备罗松。

袁怀瑾一见这答卷,以他多年学习策问的经验,直觉这番做法是能够落到实处起作用的,将糊名的试卷一同抱去与罗松相商议,却从罗松处得知,此次策问题目是由县令大人出卷的,又一同找上张明贤。

来到县衙,却不料张明贤不在县衙,被告知有事出去了,二人只得下次再来,而四家学院出来南街学院,在试卷批改完毕后做好合格率统计,就将试卷分发回各位学生,供各位学生自行修改,策问卷子每一份先生都会根据学生答案提供解题思路。

不过策问只有甲班才有的,参考县试的试卷,算是替准备县试的学子提前模拟了。

袁怀瑾与罗松走在大街上,平日里人流不多的小路上今日却是熙熙攘攘,挤满了人群,却在正中央流出一道供一辆车马经过的小道。

不远处传来琵琶声与女人的歌声,听到歌声的男人们瞬间激动起来。

“那是魏紫姑娘,梁溪烟雨楼第一美人。果然不同凡响,色艺双绝。”一中年男人指着远处的姑娘。

袁怀瑾和罗松眼睛不太好,距离太远看不太清楚,只觉得那姑娘的衣裳在阳光下散发着丝丝光亮,背对着阳光,衣服轮廓出的银丝在阳光的折射下尤为明显,紫色的衣裙外露白皙的肌肤,十指在琵琶弦上翻飞。

稍近些,二人发现那魏紫姑娘的衣物尤其精致,缠枝葡萄的提花纹样中夹着丝丝银线,配套的是浅紫色烫花牡丹掩鬓。容貌自是不必说,梁溪烟雨楼的第一美人,大宣闻名。

魏紫姑娘身旁一小厮在魏紫姑娘一曲弹罢时,敲响手中的锣鼓:“烟雨楼魏紫姑娘同款衣料,就在绣绸坊!”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

小厮说罢,魏紫姑娘再接着唱下一曲曲子,呕哑嘲哳之间,吸引着众多男人、女人、老人跟随着魏紫姑娘的脚步,直到绣绸坊的门口停下。

这时众人才发现,绣绸坊的门口支出来两排架子,架子上挂着崭新的布料,布料在阳光下色泽鲜艳通透银丝闪亮,鹅黄、绯红、绛紫、月白等各色布料纹样亦各不相同。

而每一种布料一旁挂了一张宣纸,写着不同纹样的名字,缠枝牡丹、缠枝葡萄、柿蒂纹、龟甲纹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