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18第十八章 商人逐利涨价(1 / 2)

加入书签

人声鼎沸里,车水马龙中,灯火颜色照亮了姜樾的容颜,少女的气息逐渐浓烈,姜樾转头浅浅地望着,双手举起手中的财神爷灯笼,笑语嫣然。

“不过,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我是卖艺的。”

一阵寒风刮过,财神爷灯笼在风中摇曳,人群拥挤间,姜樾感觉后腰一阵冲击,不知是被谁从身后顶了一下,财神爷灯笼貌美之余也是甚是沉重,姜樾险些重心不稳,勉强站住后,额角的发丝垂下,挡住了视线。

抬眼望向张明贤,却觉得眼前的发丝碍事,猛得摇一下脑袋,想将它们摇到一旁,可惜天公不如意,好不容易拢过去的发丝,又被轻风送至眼前。

张明贤见姜樾甚是麻烦,顾不得男女大防,让姜樾站稳后,轻轻将她的发丝撇去一旁,小心翼翼的尽量不触碰到她的面上。

张明贤头一次觉得女子的发丝是那般轻柔细软,像丝绸在指尖划过。

尽管张明贤小心翼翼,还是不经意间触碰到姜樾的额角,冰凉的指尖从额角滑过,在温热的面上触感格外明显,细细的茧子摩挲过去竟有些微微发热。

姜樾见张明贤小心翼翼那模样,有些嫌弃他手脚不麻利,叫停了他的动作,把手上的灯笼交给张明贤。

“我自己来。”

张明贤感觉手上一沉,又耳根一热,有种心事被戳穿的感觉。

“好。”

元宵过后,街上的商铺也陆陆续续开业了,县学也开始报道。

众人本以为登记过后就可以入学,却不曾想竟还有入学考试,带着孩子来到县学的长辈们搂着孩子,部分比较急躁的长辈险些破口大骂。

而曾经的私塾先生如今的县学老师却站了出来,看着他们从前的学生、现在的学生、往后的学生。

“大家莫要担心,入学是大家都能入学的。但是由于每个孩子过往经历不同,我们不能放在一起教导。”袁怀瑾向众人解释。

袁怀瑾是一位年轻的先生,本考取了举人的,在县衙谋取一官半职不成问题,但由于家中丁忧搁置了入仕,选择做教书先生糊口,张明贤招揽之初就选择成为县学先生,张明贤不忍人才流失,便让他管理南街学院。

张明贤也鼓励袁怀瑾安顿好家庭,有机会继续参加科举,莫要局限于东望县内,争取去梁溪府里做官。

“那怎么办?不一起教,难道只教识字的?可我们孩子要是识字为什么还要来读书?”百姓们纷纷不解。

袁怀瑾又道:“非也,县令大人既然说了开办县学,那就县域内的学生都可以报名,只是我们会根据学生的悟性,学习能力以及爱好特长因材施教,既然开办了县学,则要更大限度的发挥作用。若是本就识字的学子再从识字开始教导岂不是折损人才?”

说罢,袁怀瑾让协助的衙役们,给孩子们一人发了一张纸,纸上是各不相同的诗句,由七八位考官坐在前堂,孩子们一个挨着一个进去。

能将纸上的诗句背诵并熟知释义的分为甲班,能熟读纸上诗句的为乙班,勉强识得纸上字句的为丙班,一个字也不识得的为丁班。

考核完毕后,袁怀瑾将考核结果以及各班名录公示在县学门口的公示栏,任由众人围作一团,识字的人将公示栏内的考核结果名录宣扬出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