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第十五章 快过年了(2 / 2)
因此,修建房屋的那些钱,李员外也从最初的勉为其难到到主动给予。
一来姜樾没有让张明贤知道这件事有她的手笔,直接做了人情送给李员外,二来李府与县衙打交道也不是什么坏事,张明贤甚至答应向百姓公布修缮房屋资金的来源,成全李员外的善名。
既然房屋资金落实了,已经修好的房屋则可以陆续安排百姓入住。
南街后的房子当作廉租房出租,地理位置实在是偏僻,但屋子比城南郊区许多屋顶漏雨住的舒服,本就由县衙主导,类似公益性质的出租,租金也极为便宜,只有同地段房屋的三成。
甚至允许每户人家经备案后,可在南街后的荒地上开垦部分土地,解决粮食问题。
张明贤让户房的人带着衙役从靠近萧何的人家开始排查,靠近萧河近的先行搬走、房屋破旧的也先行搬走、家中有老弱病残行动不便的也先行搬走。
对外则称“距离远搬家时日耗费较长,需要优先照拂”。
贫苦人家的东西不多,本来搬家也不是很大工程量,但城南与南街边缘有一处落差较大的断崖,人可以攀爬上去,但家具物件却不行,只能一件件的吊上去。
因此就组织人搬家也花费了不少时日,搬家完成的人家就可以将家里适龄的孩子送去县学申报。
一时之间在东望县,流行着百姓到处询问“你家孩子申报了么?在哪个学堂?”的风气。
有学堂,意味着可以读书,可以读书意味着能够参加科举,高门子弟从前有先生教导,自然大部分能延续高门的权利,自古以来平民却被圈画在规矩之下。
读书却没有渠道,从商却没有资源,只能勤勤恳恳做些耕种,织布,刺绣,木匠等熬时间和资历的活,又没有哪个绣娘、木匠一开始就有单子的,只有熬到大师才能够增加工钱。
县学的开办,许多百姓打心底里是支持的,最大程度降低了百姓们让孩子读书的成本。
终于在年前的十几天,县衙发布了《县学管理名录》
洋洋洒洒一百余条,有对学生入学的要求,有束?收费明细与束?使用方案,有先生名录以及课程安排。
最引人注目的还是那条??不论男女,但年满七岁稚童皆可申报。
百姓们惊奇的发现,县学内不止有做学问,甚至有绘图班、木工班、瓷器班等做手艺活的。
这让许多本不欲让孩子去的家庭改变了注意,左右农忙不过是一段时间,县学开展又与农忙时间错开,与其在家无所事事,不如送去学些手艺。
因此几乎所有家庭都替孩子申请入学了,不愿意的少部分人自然也没有办法强求。
县学的事情在年前则告一段落,由于紧挨着过年,开学时间便延长到了元宵节之后。
张明贤与姜樾迎来了在东望县的第一个年。
张明贤是在外过的第二个年,自从离开家乡,他平均两个月往家中寄一次书信问安,但从来没有人回复。
他知道,父亲是生气的,气他半途而废,苦学十数载却没有行医。
姜樾则从小没有父母,与爷爷奶奶在一起,这是她第一次与母亲过年。
腊月二十八,东望县迎来了第一场雪,瑞雪兆丰年,是一个好兆头,城内银装素裹,城郊红梅映雪,许多富户携带眷侣和下人到郊区过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