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十一章 悬河(2 / 2)
一人让姜樾直接进去,另一人则进去通传。
姜樾第二次踏入张明贤的书房。
这一次得知姜樾来访,他提前安排人准备好茶水,在书房的外堂接待姜樾。
姜樾刚进屋子,就询问张明贤能否看一下东望县的地理志。
张明贤有些不解,但还是从书架中拿出一本地理志。
他刚来东望时为了快速了解东望的各方面情况,将各种地理志,县志,名人志全部查阅了一遍,有些甚至还做的有批注。
姜樾接过地理志,就在桌上看了起来,张明贤看着她一页一页的翻看,速度很快,有些不解:“姜大娘子识字?”
姜樾抬起头看着张明贤。
“这两个月和成颂一起学的,但是我还不太会写字。”
姜樾回答完又继续低头看书。
“萧河:位于东望县南,河水四至七月湍急,伴黄沙,水位升,年筑堤。”
“永合二十八年、永合四十六年、昌平十七年,四月,连日大雨,东望决堤。”
姜樾找到了想要的,将这页翻给张明贤看。
张明贤看着这页,有些印象,连续二十年没用发生灾害并没有给予过多关注。
却听姜樾道:“这条河有问题,四到六月水流湍急,说明河堤压力大,但凡暴雨则容易决堤。黄沙说明会泥土堆积,抬高河床。”
“这个地方枯水季可会做什么措施么?”姜樾问。
张明贤回想之前查阅的书籍,答到:“每年都会派人去修筑堤坝,且巡检常驻城南,水位稍高就会禀告县衙早做打算,近二十年还算稳定。”
“不对,稳定只是表象。”姜樾摇摇头。
“如果说泥沙沉淀抬高河床,不断修筑堤坝只会导致堤坝高度不断增加,承受的水越多,堤坝就会越脆弱,修建堤坝的材料限制,就算年年维护,每过上些年份都会有一次大的事故,看记录中频次在十几年到二十年之间的样子,上一次事故在二十一年前。”
张明贤看着姜樾的脸,少女的脸上还没有褪去青涩,但说出的推理却有理有据,字字铿锵。
姜樾的想法与众不同确不无道理,年年修筑堤坝,堤坝越来越高,水位却没有下降,那出问题的地方在于河床,四到七月黄色的水,水是无色的,那黄色的就是泥沙,也说的过去,但具体如何也没有人测量过河床的位置。
“是这样的,前些日子我去了趟城南,堤坝都快赶得上城北的山高,年年筑堤水位却依旧居高不下,如果决堤,半个县城都会危险。不过姜大娘子怎么突然想起看地理志?”
姜樾找张明贤要了张纸和笔,一边在纸上圈圈画画,一边告诉他:“昨晚做了一场梦,梦到城南决堤,感觉地理位置有些像东望,但不太确定”。
堪堪将城北的地势画了出来,递给张明贤。
那是昨夜她梦中的场景,复原的河流没有决堤的样子。
“这条河水深大约多少……”
“六十尺左右。”
大约三百多米的距离。
姜樾在纸上的大概估测了一下比例,在河堤上画了一道线,这是河床的位置。
张明贤一见,头皮有些发麻,河床的位置大概算下来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