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五十五章 随手一撕(1 / 2)

加入书签

港台歌坛喜欢跟欧美学,爱出EP。

所谓EP,就是小专辑嘛,普遍三四首作品的样子,也有人喜欢把一些探索性质、实验性质的录音版本放进去,但基本不算成品。

绝大部分人做EP,究其本质,就是为了试探一下市场的反应,为接下来的新专辑选歌方向,又或个人音乐风格上的调整做准备。

可惜大部头的网络小说没法这么搞,要不然网文会减少90%的太监书。

说白了都是为了挣钱恰饭,市场给面子、认账买单,才有玩下去的意义。

单就滚石这边来说,苏惠伦是最爱出EP的了!

她一年正常两到三张专辑,外加大概两张的EP——她发EP甚至都发出规律来了,基本上就是一年一张粤语EP,再来一张英语EP。

可惜,都不成。

但她接着试,反正成本不算很大,也的确会有她的部分歌迷买单,一张EP大差不差也能卖个八千一万张的,基本能保本了——EP这玩意儿,定价不可能做的太低,作品又少,正常歌迷普遍购买意愿不大。从投入产出比来说,唱片公司当然不愿意给你投入大成本搞宣发,所以基本上纯粹靠个人知名度拉销量。

当然,EP里发过,口碑不错的作品,很多人还会把它再收录进接下来的某张专辑里就是了。所以说,实验嘛!

但陈舒华的意思说的很明白,老段觉得一张EP里本就塞进了三首主打歌级别的好作品,又有了一首本来只会被收录进《冷酷到底千万庆功版》里的《礼物》,这就四首了——哪首市场反响好,当然还可以收进随后的专辑里,但一首可以,两首也忍了,你总不能三首四首都塞进新专辑吧?

不放,好歌浪费了,放,你猜买了EP的铁杆歌迷会不会恶心?

所以喽,两个思路,一是干脆出一张新歌加精选,从陈舒华过往的作品里,选两三首大热过的,再选几首所谓“遗珠”,哎,这就凑够一张了。

但同样有点埋没了林见鹿给她做的那几首歌。

《夏天的风》被滚石内部的制作人和歌手们,集体认为是迄今为止华语歌坛除了林见鹿《冷酷到底》里的几首之外,最出色最好听的华语R&B。

普遍认为那首歌有大火的可能。

《这世界那么多人》被老李极度欣赏,被认为是绝对的上上之作,或许单靠它大红不容易,但这首歌的底色,却足以撑起一整张专辑的口碑了,甚至足够让一张中等质量的专辑,凭借这么一首歌,一下子就拔高一个维度。

《闹哄哄》跟上面两首歌相比,显得不是那么的华彩,但无论词曲都温暖潺湲——老牌的江湖人物,当然很明白,越是这样子的歌,反倒越是容易被市场普遍接受,从而流行起来。它很容易形成传听、传唱。

所以喽,这样子的三首歌,不用试验我们也都知道它们很屌,它们加一起,已经足够撑起一张大专辑,且保证相当程度上的热卖和畅销了。

非要把它们做成一张EP,又或搞个新歌加精选的,浪费掉吗?

凑一张大专辑吧!

林见鹿无所谓,凑呗,你们随便!

但陈舒华却一脸诧异,试试探探,“真的?你没有意见?”

林见鹿比她还诧异,“我为什么要有意见?”

她抿嘴,笑了笑,目光不离林见鹿的眼睛,但话出口之前,却还是犹豫了几犹豫,“你跟其他人真是好不一样!正常来讲,像你这样子的成就,无论是做歌手,还是做制作人,是很少会允许有人来插手你的作品的。”

“哦……”

懂了!

到现在为止,陈舒华这张EP,基本上算是林见鹿彻底一手包办的了。

全部的词曲创作,编曲,外加制作人。

张爱嘉代表林见鹿跟滚石谈下来的版税分成,这张EP林见鹿个人要直接拿15%的,跟陈舒华这个歌手拿一样——制作团队的顶格分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