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122疏浚(2 / 2)

加入书签

至于大学,便是与“通识教育”相对的“专业教育”,学生将专攻某一门学科,甚至只是某一门学科的细化科目,往高深处学。

他其实不太懂,为何大同社要办义学,还分得这般细,听上去便像要苦读十年的样子。

大同社不过建了些厂窑,管着佃户和收缴租税等事,便是要自己教学,只需教出会写字、懂算术的不就行了?

但他并未多想。说实话,他心里其实不太舒服。

他总觉得,刘今钰和杨文煊之间,有许多只有他们之间才知道的东西。

无论是北地方言,还是这些新奇知识,都让他觉得,自己与刘今钰之间,有一道无形的屏障,他一不小心便会撞上。

“何班头,怎一个人出来?”

杨文煊已走到近前,他拱手道,“杨社长,新年好!”

“新年好!新年好!”杨文煊像是突然才想起来,“喔,今天初一,老刘去拜年了。我陪你走走?”

何起蛟连忙拒绝,“杨社长,你不必管我,你忙你的。”

“不打紧,小学的事处理好了。”杨文煊道,“一起散散心?”

何起蛟不好再拒绝,只得答应,他没话找话,“才初一小学便要开学了?”

杨文煊却叹了口气,“不是小学的事。是干……唔,助农员培训的事。”

他苦笑道,“去年我社与官绅谈和后,邵阳各地办起农联,只隆回、三溪、太平三乡尚有些阻碍。

“这么多农联,自然要派人去管。哪怕一里只派一两人,也不是小数目。没办法,许多不合格、尚不识字的助农员也被派了出去,这些日子犯了不少错。

“是以收缴租税的事告一段落后,我社便分批次地将这些助农员召回培训,但哪怕降低了标准,仍有不少人不合格。

“我今日收拾忍冬学堂,便是把那些不合格的再叫回来,逼着他们往死里学,必须会加减乘除这类简单算术,能读写一千个常用字。”

何起蛟倒不是第一次知道大同社对手下雇工的高要求。

连在义江堂的流民,不分男女老少,都得要学写字、学算术。

大同社对教育的重视可谓全县闻名。

只不过绝大多数都在斥责大同社不走正途,拿俗体字等不伦不类的东西,甚至地圆说这等邪说祸害孩童。

当然,刘今钰和杨文煊只当他们在放屁。

“银玖去桂林前,说你在考虑是否来大同社,不知何班头考虑好了么?”

杨文煊的话将何起蛟拉回现实,他想了想才道,“此事,我还在考虑。”

杨文煊撇他一眼,笑道,“是我冒昧了。不过何班头这等人才,我社很欢迎。”

何起蛟勉强挤出一个笑,“杨社长过誉了。”

两人一路无话,却走到了檀江边。虽是大年初一,码头仍有几艘货船停靠,十几个脚夫在搬运货物。

河边风大,何起蛟正要提议折返,便听杨文煊说道,“今年我社会花大力气治理檀江。疏浚河道,筑河坝设船闸,在源头修建水库。

“我社争取两年完工,期望实现檀江两岸水田翻倍,5吨……额,四十石木帆船能驶至五峰铺,百石船能达花桥。

“治理檀江,算是给我们整治邵水、资水及其他河流打样。若邵阳乃至宝庆所有河流都能有效利用起来,全府的经济活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