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100流转(2 / 2)

加入书签

“几位也该听到风声了,李太尊记挂着邵阳的事,帮着现下的熊太尊造势。虽说参将守备已无可能,但邵阳极有可能增设一把总。”

刘今钰闻言挑了挑眉,杨文煊担忧地看她一眼,她却不以为意说道,“增设把总实乃邵阳百姓之幸。有官兵坐镇,料想邵阳的魑魅魍魉再不敢祸害百姓。”

邵阳县城增设把总,刘今钰乃至邵阳县大部分官吏乡绅,都是近日才知。

此事源于李吴滋。

他不知发了什么疯,借剿匪之功,并以粤北陈钟匪乱为佐证,奏请于宝庆府城设一参将,统管上、下湖南道五州府之兵。

他的论据在于,两道只武冈、永道、郴桂三守备,俱在州府边缘之地以防山匪苗瑶之乱,一旦有贼窜入两道腹地,仓促之间官兵难阻其蔓延之势。

李吴滋的建议很不现实。

连刘今钰都知道,不提明廷无钱设参将,便是要设参将,也该放在衡州这等重要的通衢之地。

放在衡州,还能让“冬衡夏郴”的上湖南道分巡道兼兵备道就此常驻郴州,免得湖广巡抚与南赣巡抚为其驻地年年打嘴皮官司。

是以李吴滋的打算根本就不是向朝廷请设参将。

朝廷否决后,李吴滋又动用关系,建议在邵阳设一守备,既能防范龙山、大云山等腹地贼匪,又能及时救援临近府县。

但这也不现实,宝庆已有武冈守备,便是处于楚粤交界、常有瑶变匪乱的郴州也只设郴桂守备一员,明廷根本不会同意在并无大乱的邵阳增设守备。

此时李吴滋离任、熊茂松到任。

按理说新知府不会坚持增设武职,毕竟现下的官兵更像兵痞,在驻地定会惹事,朝廷又财政困难,很难及时足量发饷,地方必然要“补贴”。

但熊茂松却仍坚持向朝廷申请增设守备。

这也是剿匪奖赏迟迟未能下来的真正原因。

此事早前有过传言,但李熊两任知府的保密工作做的确实不错,许多人当作笑话。

近来却被人透露出来,一时间引起轩然大波,甚至压过了大同社的风头。

于乡绅而言,凭空出现数百个吸血的兵爷,是他们断无可能接受的。

上面不松口,下面无人支持,增设守备之事只能作罢。

但两位知府并未白做工,朝廷最后同意,恢复原已裁撤的隆回沙平堡,或可增设一把总驻守。

李吴滋、熊茂松费了这般大功夫,在刘今钰看来着实有些可笑。

她知道李吴滋此举是防范着大同社,不免腹诽当时与她说什么“赤子之心”的诚挚老头原来是个披着羊皮的狼,但却不当回事??

只要邵阳县百姓,哪怕只有一半的百姓站在她身后,什么参将守备,都是纸老虎!

宴席上,陈春没接住刘今钰的话,场面有些尴尬。

陈春身边的文士说起了带着江西口音的官话,“刘社长说的甚是,有官兵威慑,贼匪定然不敢嚣张。大同社也不必白白花钱,养着那么多人为官府剿匪。”

文士忽然插嘴,但陈春不但不敢有怨言,反而老老实实听着。

刘今钰心想一个县丞也有师爷,也是少见,嘴上却和和气气地说道,“毛先生却是误会了,非是我社养了那么多人,而是各处的义民信得过大同社,愿来给我社助拳。”

毛先生深深一笑,“听闻贵社的农庄颇有意思,在下颇感兴趣,不知刘社长可愿解惑?”

刘今钰怔了下,下一瞬便笑道,“毛先生尽管问。”

毛先生问,“农庄分公私田,为何?”

刘今钰答,“有人说众人齐心种田,各自发挥所长,比人人只种自家田产量更高,是以我社想试试。”

“农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