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7第7章(1 / 2)

加入书签

“今年的第五号台风将于宁城登陆,预计在3号,宁城会有强降雨……”

向似锦正窝在实木沙发上,背着知识点。

耳边是对于国庆假期即将到来的台风进行预警。

向似锦从知识点中回过神,随口嘟囔了一句,“凡是放假,就下雨。嗯??很有宁城特色。”

对于宁城来说,这种天气实在常见,预警的新闻无非是会刮大风、强降雨,要关好门窗、收好杂物、少出门等等。

向似锦已经习惯了。

在文理分科的时候,向似锦的成绩相对平均,文理都不偏。

所以,在选择究竟要读哪一科的时候,她还曾犯过难??

三中的理科老师说,向似锦脑子转得快,分析题目的逻辑性强,适合读理科!

而文科老师则认为,向似锦记性好,过目不忘,语言表达与理解能力都强,更适合读文科。

各科老师各执己见,向似锦在他们眼中抢手得很。

而最后,真正让向似锦下定决心读文科的,是向越吟。

向似锦五岁的时候,向以桃接手盼江福利院不过一年。

那天正值宁城气温最低的大寒。

盼江福利院内的孩子并不多,孩子们多是孤僻、胆小、不爱说话的。

只有向似锦,在这群无家可归的孩子中,显得格格不入。

她像个小大人一样,正坐在福利院的小餐桌上主持“饭局”。

向似锦高高地扎着两根小辫儿,学着向以桃的样子,给这个夹不到菜的小孩儿夹菜,念叨那个挑食的小孩儿别挑食。

那时候的她总是奶声奶气地说,大家要学习小猪猪,把头埋在饭盆里,猛猛干饭。

只有吃饱了,我们才能变得强大,只有强大起来才不会被人欺负。

向似锦摸了摸坐在隔壁小姑娘的脑袋,夸“好孩子”的时候,向以桃背着向越吟进屋了。

噢对了,那个时候的向越吟,还没有名字。

向似锦记得,八岁的向越吟趴在向以桃的背上,瘦得像张纸片。

那顺着向以桃脖颈垂落的手上,长着长久受冻才有的冻疮。

向似锦上前摸了摸向越吟,却发现他的双手滚烫。

向以桃说:“似锦,你好好留在这里,照顾好弟弟妹妹们。妈妈要带这孩子去趟医院。”

向以桃额头上布满了汗珠,说话间,一滴豆大的汗珠就滴落在了水泥地上。

见母亲着急,向似锦一改刚才不着调的样子,小小的她冷静地点了点头,应道:“好。”

那天之后,盼江福利院迎来了一个不爱说话的小男孩儿,他没有名字,也不与人来往。

而在一个月之后,这个小男孩儿成为了向似锦的哥哥,向以桃给他取名,向越吟。

向越吟是天才,一个名副其实的天才。

他虽然自小体弱多病,但脑子却是格外好用。

先是以中考市状元的身份,被三中的实验班录取,顺势在文理分科中选择了理科,随后在物理老师的指导下,包揽各大竞赛的一等奖,拿到了国内顶尖大学的保送名额。

可最后,这个天才向越吟并没有选择那所顶尖的大学。

而是选择了另一所有名的医学院。

向越吟填写志愿的时候,向似锦才初三。

盼江福利院这一片并不大,出了这么一个天才,肯定人尽皆知。

因此,当天才的“王冠”架在向似锦脑袋上的时候,向似锦总觉得不大舒服。

倒不是说大家对于向越吟的夸赞引起了她不太对劲的想法,而是那处处的比较。

向似锦认可向越吟的优秀与才华,但从来也不会为了自己比向越吟少一些别人口中的“天赋”而自怨自艾。

向以桃一向认为,一个人总归有她擅长的,和不擅长的。

向似锦也觉得,妈妈说得对。

可哪怕当事人再洒脱,那些风言风语也始终围绕在向似锦的身边。

所以,在高一下学年结束时的文理分科中,向似锦斟酌再三,选择了文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