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十四章 站起来蹬!(求月票)(2 / 2)

加入书签

大蜜蜜:“不如有个重点。”

沈善登:“我不打算评奖了。”

闻言,大蜜蜜震惊了。

之前还信誓旦旦得奖,感染力爆炸,搞得她都患得患失,觉得自己错过了多好的机会。

大蜜蜜:“你之前不是奔着评奖去的吗,而且,不评奖你还跑奖?”

“我哪知道海外冲奖是粪坑啊。”沈善登搂着她,倚在床上,忍不住吐槽:“正常人都忍不了,太恶臭了。”

大蜜蜜再度震撼。

粪坑?

在她认知里,欧洲三大电影节非同一般,是艺术、时尚、殿堂般的存在。

在沈善登言语里,追逐这个,变成了可笑的玩意。

沈善登问:“你觉得欧洲三大电影节,有什么用?”

大蜜蜜:“艺术殿堂?”

沈善登:“太虚了。”

大蜜蜜:“行业认可?”

沈善登:“还是有点虚,我是说实打实的好处。”

大蜜蜜:“版权买卖?在欧洲三大能有斩获,版权会很好卖。”

沈善登:“确实,作为新人导演,如果有欧洲三大这样电影节的提名,能卖三四十万欧,大概是三四百万人民币。”

“好像也不多。”大蜜蜜说出来,又改口:“比想象中少。”

“六代导演中的佼佼者大概也就是这个数,他们卖的多一点,但是有代理人,还有其他投资人分。”沈善登说:“二十年前,这收入确实牛逼,现在真不行。”

大蜜蜜:“所以,你还是要去跑奖,要做什么?”

“嘿嘿。”沈善登笑了起来,没有多说。

沈善登也是在粪坑里游了一圈,忽然想通的点。

他很现实,没有那种“越难追求的,越是珍惜资源,越是最好的想法”。

海外市场,欧美院线电影市场逐渐封闭,就算不封闭对他也没用。

版权卖出去能回笼两三百万人民币,而沈善登以后要做院线电影。

除了卖点版权,赚点钱,对职业发展,没有好处。

这点钱还不够让他闷头赤石。

而且远不如《督公》能上国内院线,票房破千万,对他的发展帮助大。

围绕国内作用,再度审视欧洲三大电影节和奥斯卡,发现除了媒体喜欢,和一帮影视相关人员吹,屁用没有。

《色戒》能卖钱,是打真军,不是吊毛的奖项,奖项没有什么吸引力。

落脚点在国内,明了主要方向,迷雾直接消散。

获不获奖不重要,正常观众谁关注电影节是艺术总监还是评委团主席有权力,竞赛单元分主竞赛、小单元,还有金奖银奖之类的。

讲什么故事才重要。

沈善登哪怕连入围都不入,只要找一个小展厅,拍几张好照片,配上一些外国人惊叹图,故事就可以写了。

别管获没获奖,电影宣传出去了。

从华易积极的态度就能看出来,赚钱的买卖,有的是公司抢着发行。

所以,欧洲三大积累的名望,沈善登要使劲的蹭,使劲的用。

这三个电影节,就是他三个重磅宣传片。

后世也有类似原理的营销,比如蹭红毯。

因为不在国外发展,不用在乎国外影响,市场在国内,在国内搏版面就行。

然而蹭红毯,把对方看的太高。

沈善登可以蹭奖项,没必要把自己摆得很低。

只要通过奖项,营造自己在为国争光,营造国外在追求我们文化,追着赶着。

用后世的话,叫做赢感。

国内观众也需要赢!

唯一的桎梏,就是心里是否对外有滤镜,对内呲牙时,兴奋异常,涉及到践踏西方利益,各种找理由,只想摇尾巴。

沈善登没有对外滤镜!

管他这个那个,欧洲三大遇到沈善登算是遇到鬼了,只要沾上了他,故事随便他来写。

沈善登是不惜力的,直接站起了蹬!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