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42借题发挥(2 / 2)

加入书签

在那篇报道中,当事人只有他和皇帝两个。

自从一月前他的丑闻被频频爆出,程玄平声名狼藉,在家庭和事业上也屡经波折,因此对民间小报恨之入骨,发誓要找出那些文章的作者。但是,各式各样的小报在京中随处可见,想要达成这一目标犹如大海捞针。

前些日子孟允抒和其他探官闲聊时就听说过,最近程玄平整个人都和魔怔了一样,天天念叨着要把始作俑者碎尸万段,还派了不少人整日在街上巡游,搜罗全城的小报,试图从里面发现蛛丝马迹。

孟允抒倒觉得这是件好事,她还借此机会让程府的人狠狠地给《黎民日报》冲了一波销量。

不过,由于这些人锲而不舍地守在大街小巷,无论是哪家的小报,都会第一时间流入程府,近日他们的消息甚至比孟允抒还要灵通许多。所以,昨日的那份盗版报纸一经发行就落到了程玄平的手上。

孟允抒的面色凝重起来。看来,眼下的情况比她想象得还要糟糕。

虽然那篇杜撰的新闻报道并非出自她手,但程玄平歪打正着地查到了她头上,发现了她和许昭的关系。再将过去一个月黎民报社对民间舆论的引导、朝堂政局的变化联系起来,恐怕程玄平已经回过味来,明白这是孟允抒和许昭联手策划的一场局。

而当下就是报复他们的绝佳时机。

只要能坐实孟允抒虚构朝廷要闻、诽谤重臣、伪造诏书等罪名,她肯定是难逃一死。同时,许昭作为孟允抒的夫君,又是刑部官员,他纵容包庇她做这些事,势必也要受到牵连。

许昭被拔除后,以程玄平为首的旧党就可以趁虚而入,用此事大做文章,批判许昭受妇人蛊惑知法犯法,甚至煽动民变祸乱朝廷。到那时,许昭不但会沦为其他官员的笑柄,皇上也难免会因此对新党的建议产生质疑。

要是他收回成命,那孟允抒等人先前的努力可谓是前功尽弃。而且,民间小报也会受到朝廷的大力肃清。

想到这件事可能引起的连锁反应,孟允抒不寒而栗。

她起身在牢房踱步,思索着应对之策。

只要她能证明那份小报与她无关,那她的这项罪名就不成立,程玄平也无法以此为据,用她和许昭的关系论证她就是之前那个散布他丑闻的人,后面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

但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扳倒许昭的机会,赵逾明他们肯定不能为她留有翻身辩白的余地。不管那篇报道是不是她写的,最终的案件卷宗上,在犯人处都会落下她的名字。

也就是说,这件事的真相已经不重要了。他们抓捕自己的根本目的不是破案,而是将她作为政治斗争的筹码。因此他们才会提前控制住许昭,又急匆匆地将自己带到这里,好让她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也正是因此他们才没有直接查封报社,把其他人牵扯进来。

在报社成员中,尤其是采编部的职工,有一部分人是官家出身。要是程玄平将他们一网打尽,他们联合起来抵抗,那也会凝成一股不容小觑的力量。他不能给自己到处树敌,所以选择拿孟允抒开刀杀鸡儆猴。正如萧睿言所说,朝中数量最多的是中立派,他们见到孟允抒的下场,大多都会选择明哲保身。

这些人分明是有备而来。

孟允抒的思绪纷乱,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思考消耗了她的太多精力,她觉得自己的头部隐隐作痛。当前她找不到破局的办法,于是打算暂时保存精力,静待时机。

而后,她倒向身下的稻草堆,昏昏沉沉地睡了过去。

“哎,醒醒。赶紧起来。”

孟允抒被粗暴的摇晃唤醒,挣扎着站起身来。她面前是两个拿着镣铐和锁链的狱卒,赵逾明则站在门外,露出阴鸷的笑容:“孟夫人久等了,请随我走一趟吧。”

孟允抒了然,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