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42大放卫星(2 / 2)

加入书签

他当初被排挤出机关,空降钢厂时,就猜到会被厂里人孤立。

只是没想到唐老退得那么利索,给他省下不少麻烦。

原以为几年下来大权在握,已经足够稳定,原来都是幻觉。

唐志平已经上台,一手握着话筒,另一只手却没拿资料,顺手放在距离最近的宋泠桌上,反而拿起粉笔。

所有人都当那面黑板是摆设。

黑板只中央偏上的位置写了‘欢迎’两个大字。

宋泠好奇,歪头瞄了眼二舅的手稿,密密麻麻全是数字,看得眼疼。

再抬头,粉笔擦过黑板,也留下一串串数字。

戴处长提醒,“每个人只有半个小时,请注意时间。”

唐志平停笔,以手臂为尺画圆,大大地圈住一个数字:700

“这是我厂计划在今年完成的生产任务目标。”边说,边在数字后面缀上单位:万吨。

700万吨。

众人集体倒吸一口冷气。

他疯了吗!

姜云眼前一黑,开始不认识数字。

黑板上写的是700万吨?

去年年产量才360万吨!

68年全年产量也才904万吨!

在场最为激动的要数建委来的部长。

认真说起来,各厂都是有自己的生产核心。

如玉钢,以重钢材为主,支撑基建和军工。

三钢则一直在打造战略基地。

沪钢保障国家重大项目,如长江大桥、火车站一类。

江钢是主要的无缝钢管生产地。

石钢则聚焦城市建设和稀土开发。

因为国内经济建设需求激增,大部分生产任务都集中在生产城市所需建材上。

可以说建委发展进度完全取决于石钢产量。

建委部长再三确认,“石钢是有突破新技术?”

不然为何产量激增!

唐志平点点头,详细阐述任务分配,化整为零。

一个个详细数字支撑的计划很快完整地展现在众人面前。

“我厂还计划通过改进高炉和焦炉工艺,同时容积为1200立方米的4号高炉也将竣工投产。”

“通过配备的二十五套成套设备,单独成立轧机厂,提升钢材加工能力,提高效率。”

“工人一直在不断优化炉料结构和节能降耗,很快就能取得成功。”

“以上面这些为基础,以产业布局推动石钢重工业的升级,配合新设备引入流程化,调动工人能动性,积极完成任务以保障国家基建用钢为核心的局面,更进一步!”

领导听得热血沸腾。

再看一个个小数字,好像也没那么不可完成。

直到戴处长戳破大家,“唐主管有些投机取巧,你一切成功的可能性都是建设在已经引进新设备的情况下,这不合适吧。”

美好的梦醒了。

建委却拿埋怨的眼神瞪了一眼不识趣的戴处长。

“我们的同志中就缺这种敢想敢干的,你想了不一定能实现,但你不想肯定不会实现,就目前来说,唐同志这番计划还是很不错的,踏实,稳重,实现的可能性很大嘛,你们觉得呢?”

“分工明确,目标坚定,我也觉得可以试一试。”

“自己的同志还是要多支持一下。”

戴处长神色晦暗几分,笑着将话题引导到可实现性上。

“石钢向来都是老大哥,对玉钢的技术支援,对沪钢的帮扶建设,如果刚刚说得那些技术真能落实到地,大家都有福。”

三言两语,就把人给架起来。

樊厂长更是眼神锃亮,目光炯炯地盯着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