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霁光篇?三十六(2 / 2)
官差在押送公主途中遭遇埋伏,歹徒所持刀剑均刻有邺国图腾,丞相领兵及时赶到,断言邺人作乱,劫囚事败。
公主深知大难临头,愿以死明志,她的夫君却抢先一步,为证妻子清白,站在城墙之上提剑自刎。
百姓亲眼目睹纷纷跪地痛哭,请天子顺应民意,饶过公主。
恒君闻讯震惊,下旨将公主禁足,案件不再公开审理。
“府邸被封,公主从此消失在众人视线中,无人知晓她的结局,恒邺自那时起战火频生,有人说公主因思念夫君,在头七之日带着三个孩子追随于泉下,也有人说公主一辈子都困在那间院子里,直至故去。”
俞沅之目不转睛望着霍琅,忙问:“所以哪段传言为真?”
霍琅揉了揉她的头,平静道:“都是假的,半年后恒君再次下旨审案,公主与三个孩子被流放边境为奴,路上死了两个,仅有最小的女儿侥幸存活,公主与小女儿相依为命,但她积劳成疾,时日无多,死前将她夫君亲手雕刻的两名玉佩留给幼女,保她平安,也是这世间唯一能够证明丰瑛公主与夫君真心相爱的证据。”
“玉佩……”俞沅之喃喃自语,下意识摸向腰间荷包,她难以置信,牢牢握住它欲言又止。
霍琅坦然道:“沅沅,我的阿婆就是公主幼女。”
她微微张嘴,呆愣好一会儿,男子则缓慢地舒了口气,像是压在身上多年的沉重大石骤然移开。
“阿婆饱受欺凌,颠沛流离,挨不过饥寒交迫决定自缢,岂料绳子断裂令她滚下山坡,刚好砸中一个奋力攀坡的男子,男子原是邺国士兵,箭术精妙前途无量,却因意外瞎了只眼睛,被迫离开营地变为平民,他没有怪责阿婆,反倒将自己仅有的干粮送给她充饥,两人在同样落魄潦倒的境况中暗生情愫,以玉佩为鉴,许下白首之约,他们悄悄来到邺国边境一座山上住下,阿公打猎种田,阿婆织布养狼,偶尔还会救济周围村子的孤寡老人,帮助无家可归的流浪乞儿,没过几年山寨初具规模,日子好了起来,我娘也出生了。”
霍琅娓娓道来,将秘密悉数坦言,包括他的身世。
“娘箭术练得好,总会溜下山到镇里玩,她十八岁时,在下山途中救了一个被狼群围攻的重伤男子,那人剑眉星目,一身戎装丰神俊朗,我娘瞧上了他,想招其为婿,就将人带到寨里养伤,不曾想被阿公发觉,所有人都以为阿公会将男子丢出去,但是他见到男子腰间令牌,居然径直跪地叩头,那人苏醒后继续留宿山寨几月,对我娘动了情,离开前留下令牌,再三承诺会接我娘进京,但直到我四岁生辰前,他都不曾露面。”
越国公剑眉星目,丰神俊朗?
俞沅之对此困惑不解。
“越国公接你入京时,你十三岁,你的阿公阿婆又都在哪儿呢?”她问。
霍琅眸中光亮一点点黯淡,揽着她的手臂略有僵硬。
“不在了。”他歪头紧紧靠着俞沅之,喉咙像被棉团堵住,哽咽低语,“阿公阿婆,连同山寨上下一百三十三人,都被朝廷派兵剿灭,烧成一片灰烬。”
霍琅的声音从未有过的微弱。
十八年前,北边村镇数月大旱,田地颗粒无收,赈灾粮被贪官动了手脚,米粥与脏泥无异,处处哀鸿遍野。
他的阿公阿婆省出粮食救济当地受灾百姓,但此事被歹人大做文章,以山寨自立为王,笼络民心为由上禀襄京,圣旨命二王爷领兵剿灭叛党,铲除地方异心首领。
寨中人纷纷死在官兵箭下,一把大火烧光了整座山。
霍琅眼中布满红丝,一眨也不眨,喃喃叙道:“那天是我四岁生辰,有支箭对准我的脑袋,娘扑在我身前被射中后背,我们被浓烟呛晕,醒来时人已躺在山下。”
他搭下眼皮,嗓音沙哑:“可是逃出来的人只有我和浑身血污的娘,我求人救娘,一双黑靴停在我眼前,他把我和娘带到很远很远的地方,那里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