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22022章(2 / 2)

加入书签

则天女皇年老时,要重立皇太子,当时群臣属意要立皇嗣李旦,但李旦坚决推辞,才有后来则天女皇将在房中的庐陵王李显接回长安,立为皇太子的事情。

很多事情一言难尽。

李隆基长大后也逐渐明白,虽然他的想法与父亲不一样,但父亲的选择,也有他的立场和道理。

一炷香将燃尽,李隆基再度对着牌位笑了笑,说道:“您放心,很快我就能回到那个会吃人的地方。我回去之日,便是您能受万人祭拜之时。”

李隆基离开相思亭,去海棠树下与父亲李旦站在一起看着前方的花草。

父子二人的见面,显得十分克制。

从前在大明宫时,李旦很关心几个儿子的功课,读书写字甚至学习器乐,都是他亲自操心的。

后来出宫,李隆基也设府了,少年郎一旦飞出樊笼,便像是脱缰的野马似的,管也管不住。

李旦心疼他自小拘在宫里不得自由,出宫了之后像野马就像野马吧,少年郎君,便该鲜衣怒马,意气风发,干脆放手,也很少管李隆基的事情。

导致出宫后,父子之间虽然感情尚在,但李旦越来越不了解李隆基,终日不见人,只知道李隆基在忙,却又不知道他在忙些什么。

李旦看着眼前的李隆基,眉眼带着些许无奈,徐声说道:“近日又在忙什么呢?”

李隆基低头整了整袖子,模样十分坦然,“没忙什么,就是认识了一些朋友,跟朋友们一起喝酒去了。”

儿大儿世界。

李旦很看得开,不喜也不怒,又说道:“听说你最近常去公主府。”

“嗯,去陪太平姑姑说话。”

李旦沉默了片刻,没有再说话的意思。

他和太平公主从小感情就亲密,他是了解这个嫡亲妹妹的。

当年逼宫长生殿,让母亲禅位迁至上阳宫,他虽然也是参与者,但主要策划的是太平和五王。

如今韦氏当权,早就磨刀霍霍,想要将太平和他拿下。

坐以待毙不是太平的风格。

李隆基去公主府,不光是陪太平说话那么简单。

想到这些事,李旦一个头两个大,有些心累,干脆撂挑子不干,懒得过问。

李隆基见父亲不语,干脆说道:“我这几日不在长安。”

李旦看向他。

李隆基俊雅的面容微微笑着,说道:“天气好,终日在长安里待着,十分乏闷,我去骊山打猎。”

李旦沉吟了半晌,说:“好,你去罢。”

武灵儿和薛子归在万庄里待着,两个小贵主在一处待着,十分怡然自得。

这日天气好,薛子归嚷嚷着想去骑马,武灵儿也想去放风。

武崇靖休沐,打算在万庄里住到端午再回长安。听说武灵儿和薛子归想出去,便说:“我前日去骊山打猎,去年冬天干涸的瀑布如今水量很足,瀑布从高处倾泻而下,水雾在阳光下能看到彩虹,你们想去看看吗?”

两个小贵主听说了,欣然同意。

武灵儿和薛子归换了一身骑马装,英姿飒爽。

夕雾和月见两人牵了马出来,海桐青棠等人换了小郎君的装扮,拎着一些点心和水。

陈煦也换了一身轻便常服,跟着几个少年人凑热闹。

万庄的当家万江平也充当护卫,陪着小郎君和小贵主们去骊山。

要出门时,武灵儿看着一队人马,感觉有些好笑,她跟武崇靖说:“我本以为阿兄带我和万泉去骊山看瀑布,是轻装上阵,谁知竟是浩浩荡荡的一队人马。”

一队人马?

玄甲军里一队人马五十人,在武崇靖看来两个小县主出门,五十人的仪仗根本不算大。

更何况如今前前后后不过二十来人。

武崇靖摸着坐骑的鬃毛,不以为意地说道:“这有什么?以你和万泉的身份,出门这点人还是太少了。”

陈煦与万江平年龄相当,两人骑马并行。

万江平笑着与陈煦感叹道:“我是万庄人,从前老国公在世时,也带过家人到这里小住,那时郎君活泼淘气,县主天真烂漫,一眨眼,他们就已经长大了。尤其是郎君,这两年越发沉稳老练,已能独当一面,老国公和夫人在天有灵,定然十分欣慰。”

陈煦看着前方与两个小贵主骑马平行的少年郎君,心想以武崇靖如今的性情,确实能经得起事,可是离独当一面,还欠了些火候。

玉不琢,不成器。

武崇靖还是得打磨打磨。

陈煦还在寻思着,又听到万江平说:“陈先生,还没感谢您让家中的书童教万庄的孩子们读书认字。”

万江平是万庄的当家,见过世面,听武崇靖提过陈煦从前的事情。

听武崇靖的意思,是万庄如今的孩子年龄尚小,启蒙不必劳动陈煦。但若真有天资聪颖、出类拔萃的,陈煦自然会亲自指点。

陈煦笑道:“万当家,你该感谢的是郎君和县主。若不是他们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