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待修(1 / 2)
白龙江是东煌冰雪体育竞技的胜地没错。
但花样滑冰真的不是普通人能练起来的项目。
它不仅仅需要专业的教练和医疗团队。
同时还需要在之后参加国际赛事时的每个赛季,为选手准备专业的编曲,编舞,以及配套的考斯滕。
从某种角度上来说,花样滑冰运动员的培养本身,就是一种变相的造星过程。
这中间的成本,显然不是一个尚未取得成绩的体队所能承受的。
花滑运动员的培养成本实在太高。
别的项目运动员的训练过程中,大多都可以与其他同行共用一套场地。
但对于花滑这种需要掌控全场的表演类项目而言,花滑选手想要提高,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有一大片专属的冰场。
但现实是大多数的商业冰场,都无法给某一个人提供如此宽阔的训练空间。
也因此绝大多数的花滑运动员,在成名初期,只能够靠着家庭的支持,去与一个又一个冰场协商,从而获得一些能够在非营业时间入场训练的机会。
而这些时间往往都会被安排在凌晨。
但即便如此这依旧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一天,两天,三天……这样的格局之下哪怕是在西方欧美国家那些花滑土壤相对肥沃的国家。也很少有运动员能够在前期真的做到对练习成本的心无旁骛。
那么在东煌这个商业体育发展较差的国家,就更是如此。
虽然在东煌,国家体育总局会给到各个项目体队以一定的资金支持。
但对于这些起步较晚,且过敏关注度较低的项目而言,每个运动员能分到的资源其实非常的有限。
而且大多数的补助,都基本要提供给冰场,这个所有冰雪项目最大的无底洞。
毫不客气地讲,冰雪运动的体制在国内基本上就是处在水土不服的状态。
国内的体育事业,往往是在做出一定的成绩后,才能够获得更多的奖金和经费。
但对于发展起步过晚,甚至还存在国籍打分优势的花样滑冰而言,他们想要出成绩远比其他项目还要更难。
这本来就是一个难以忽视的劣势,然后偏偏花滑的起步资金又是所有项目中出了名的无底洞。
这种时候想要在东煌滑出名堂就基本意味着对方,必须要具备包括富家子弟,以及花滑天赋的双重Buff作为前提。
但问题是就像是体操运动员的家庭条件大多一般一样。'
在东煌有几个家庭条件相对正常的家庭,会愿意让孩子练这种需要在发育期控制饮食的项目。
且不说大众对练体育这三个字的偏见,就是那些有能力,也愿意让自家孩子去练体育的家长。
人家为什么放着乒乓球,羽毛球,这些对成长影响不那么大的"优质项目"不选,转而让自家孩子来花滑这遭罪。
要知道冰雪运动员的负伤率,可远比夏季运动员更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