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88京中贵女4(1 / 2)

加入书签

被运往城西的粥米为数众多,黛玉她们暂且不用为义军可能的刁难而警惕,倒也叫贾府得了几日安生。

黑油大门再度敞开,义诊施粥重启。只是此番不同于往日,先前多是周边街坊就近而来,如今却连城中各处的百姓也蜂拥赶来,甚至不少人是闻风而至,打着看热闹的名头前来探探究竟。

两日未开的安阳医馆顿时人满为患。医童虽多,却仍难应付,真正有病求诊者不过两成,其余尽是闲杂混杂之人。

茜雪在街市菜场混迹多年,早看出了其中不妥,咬牙从荣府下人排房将正在歇息的倪二叫来应付场面,又叫人至荣禧堂,求主子定夺。

而此时,黛玉忧思成疾,静养休憩两日,不宜搅扰。平儿遂做了主,将府中庇护的高门女眷中,愿意听从差遣者召至南院协助。

这批被赎回府中的贵女素来养于绣幕金帘之中,虽身世凄凉,然气度犹存。平儿并未强求,凡不愿沾染烟火气者,只作另议,愿从者则量才而用,或到绣房,或来南院,或到园子中。

黛玉的原意,便是要观其人心,再做安排。

南院的经营虽是以安阳医馆的卜旌为主,但却是贾芸在管。高门贵女出身者,虽不及茜雪那般老成,却于应对百姓间颇有天分,倒不至于叫贾芸操心太多

她们擅长言辞、仪态端庄,纵不似家丁丫鬟们手脚利落,却在交际应酬之间更胜一筹,尤能镇住场面。百姓初来见着这些仪容秀雅、举止温和的“娘子”,反而更信府中之德行。

京中医馆寥寥,两日的门庭若市,行医问药的倒是井然有序,只是粥棚不得不抬出南院,置于黑油大门之外,便是如此,每日酉时施粥也是“序中有乱”,尤其是百姓们发现贾府施粥的粥水谷米比义军多后更是如此。

粥棚边人声未散,如今喝粥水的百姓很多,府中主子所拨谷米都不够来排队的人分的。费大厨甚至放下锅盆不用回去,站在边上只等着,快则一炷香,便能带着婆子们再将空的抬回府中。只是今日看见有人为插队大打出手,虽叫护院们一下子制住了,可面对没有粥喝的人们怨声载道地转战城西,如此满地狼藉,费大厨长吁短叹。

看着或蹲在门口,或倚在门前照壁的百姓们,原缮国公府三小姐石南莲微蹙蛾眉,轻启朱唇,不得不说:“倘每日如此杂乱,恐非长久之计。妾身以为,不妨依人而分,老弱病妇者先,若有余者,便在施与青壮者。以次序而定,亦可节省之策。”

毕竟在她们看来,这里面真正是需要被救济的饥民并不多。

贾芸闻言皱眉:“三小姐之意虽合情理,但若叫人知道我等看人下菜碟,只怕坏了我们贾府的名声。况今人心微妙,一旦起疑,怕就收不住了。”

便有小厮笑道:“便叫府中主子多给我们粥棚分些粥米便好了了。”

南莲含笑不语,只道:“芸哥儿误会了。所谓人以群分,并非轻贱,而是施以有度。今米有限,况且府中尚要留粮备冬,岂能一味铺张?倘因顾忌虚名而坏了实事,岂不本末倒置?”

语声虽柔,却句句在理。贾芸也无言以对,却听外头传来一阵骚动,夹着粗声叫骂:“不是说好的酉时吗!怎么没得吃了!”

“狗眼看人低!凭什么不给我们吃的?昨儿不给今儿连点汤都没得!”

说话的是几个衣衫不整的地痞混混,三五成群在粥棚门外踱来踱去,故意出言不逊。他们面带狠色,语气挑衅,甚至有人趁着收拾未毕,趁人不备朝粥桶里啐了口痰,登时引起一片惊呼。

原本还坐着喝粥的百姓纷纷起身躲避。有个抱孩子的妇人被人推倒,孩子哇哇大哭,顿时场面一阵骚乱。

倪二见状大怒,撸起袖子便要冲上前呵斥赶人,却被茜雪一把拦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