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当家主母7(1 / 2)
黛玉寄养在贾府后,衣食住行,吃穿用度,一应从老太太那支出来的。
父亲为官清廉,虽说是列侯之后,但也只是比国公府多了些朝廷俸禄,田产租子。
从苏州千里迢迢带来的家私,与其说是林家的家业,不如说是黛玉母亲贾敏当年带到苏州的十里红妆。
黛玉年幼丧父寄养贾府,自然管不了如此之多的财产,家业给与自己有血脉关系的老太太管着,也合情合理。
好在贾母死前还记挂着爱女唯一的孩子,将援建大观园后剩余的部分都作为嫁妆留给了黛玉。
黛玉从苏州带来的巨额家私,充了贾府公账,又变回了林家家私。
只要黛玉还未过门,这嫁妆单子上的百万家产便是林家家产,便能逃过朝廷抄家。
紫鹃最快反应过来,拿过平四手中的银票,又将被银票装得满满的其余两个木匣合上,快步交到黛玉手中。
黛玉低头一看,修长的手指轻轻拂过银票边角,这些是父母和老太太留给她在世间体面活着的底气。
“市井妇人皆知鸡蛋不能放在一个框里,”她抬眼看了银库房一眼,语气淡然从容,“银库房瞧着不是很牢靠,这些银票便由我自己亲自保管吧。”
平四方才点算过了,那可不是寻常坊间的散碎银票,都是江南和京城各大商号的足额兑票,合计下来足足有一百五十万两!
尤其是其中那一沓顺昌钱庄银票,从前朝经营至今百年的钱庄商誉,那些银票更是比等额的真金白银更值钱。
账房见银票从手中离开,心口直跳。可黛玉看这些银票,却不带丝毫贪婪,甚至连炫耀的意味都无。
她只是坐在那张太师椅上,姿态端雅地用手指轻轻叩着银票匣子,像是纯粹地喜欢这个花梨木嵌百宝木匣。
真真是天生的贵气,福禄自来。
平四嘴角牵了牵,连忙道:“奶奶说的是,还是奶奶思虑周全。”
黛玉淡淡瞥了他一眼,眼中带着一丝似笑非笑的意味:“继续吧。”
“前朝弘治通宝三贯,嘉靖通宝……”
随着面前的唱念声不断,黛玉手中算盘声脆,财源滚滚。
她自诩书香门第,便是不喜这铜臭气,但并非她烦俗务琐事。
寄人篱下多年,她虽是不改官宦小姐的清贵,但也知要立稳脚跟,光靠诗书才情是不够的。
自从林之孝和周瑞两位总管死后,这些账册却成了她每日最离不开的东西。
但即便如此,为了往后能管做好宝二奶奶的位置,管理贾府家业,她便也会看些账本。
贾府的帐,便是一笔糊涂账。
主子随意挪用,下人肆意贪墨,若要从头算起,只怕再算个十年八年也理不清。便是理清了,那些早已流入私囊的银钱,又该从何处追回?
她早年听过探春管家时,府中还能扭亏为盈。
因此,她只看探春掌家之后的账目,再比对府库档案,和朝廷的抄没单子,一一核对。
算盘打得越顺,她的眉心却皱得越紧。
府中亏空,怕是比她想的更严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