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66章 月球轨道插入(2 / 2)

加入书签

为什么这么叫。

不仅仅是因为它就是土星五号的复刻,同时也是因为在罗马神话中,萨图恩是农业、时间和丰收之神,与希腊神话中的克洛诺斯等同。

萨图恩因害怕被子女推翻而吞噬他们,这不是很反派吗?更重要的是奥尔德林的父子反目,更是为其增添了一分说服力。

林燃在知道后,觉得你们还挺贴切,某种意义上来说,他确实可以说是时间之神。

小日子这神那神的这么多,以他展现的能力,简直是时间神王好吗。

土星五号发射,这回发射不是简单的发射,还包括了指令舱和登月舱,可以看作是半登月了。

除了不着陆,其他几乎没有区别。

加上土星五号的第一次发射。

导致整个文昌观测站来了大量华国航天的大佬,整个b站派出了堪称豪华的观看团,Pony自然也亲自来了,为的就是见证这一历史性时刻。

如果说载人航天是华国民营航天机构的第一次,那这次进入月球轨道,则是华国航天都没有做到过的事情。

华国航天的宇航员都还只是在地球轨道上溜达呢,一家民营航天机构就要把他们的宇航员送到月球轨道去了。

央视更是全程报道。

华国数得上数的大佬都盯着这次发射。

“林教授,我们即将在国庆假期的最后一天,见证大火箭的发射,请问一下您现在的心情如何?”央妈的记者还是在发射前找到了机会采访林燃。

这次来的是最近才爆火的以清纯形象出名的女记者。

央视自然不可能称呼它为土星五号,但阿波罗科技又没有给一个官方称呼。

因此央视方面也只好称呼其为大火箭,站在能肉眼看见大火箭的地方,央视的工作人员们都不得不承认,这玩意叫大火箭名副其实。

“心情很平静,因为对我而言,这个任务就和吃饭喝水一样简单,它就是我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林燃面无表情道。

女记者震惊了:“啊?您不担心失败吗?”

林燃依然面无表情:“我的字典里从来没有失败这两个字。”

女记者笑容里带着一丝尴尬:“好吧,林教授不愧是林教授,果然自信无比。

在这里也是感谢林教授接受我们的采访,我们提前预祝阿波罗科技的这次绕月测试能够圆满完成!

最后还请教授对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们说一句吧!”

在官方层面的说法是自信无比,实际上林燃在外界的形象是狂人,自信到狂妄的狂人。

林燃脸上终于浮现笑容着说道:“这是我们迈向月球的最后一步,我们将向世界展示我们的技术与决心。”

10月7日的6点,110米高的大火箭屹立在发射台上,银白色箭身与橙色逃逸塔形成鲜明对比。

发射塔周围,技术人员穿着白色防护服,忙碌地检查燃料管线、电路和通信设备。

空气中弥漫着液氧的淡淡气味,塔架上的灯光在晨雾中闪烁。

上午9:00,火箭底部喷出耀眼火焰,五台F-1发动机同时轰鸣,震耳欲聋的声浪席卷大地。

火箭缓缓升空,推力撕裂空气,冲破云层,直入天际。

直播镜头捕捉到热浪扭曲空气的壮观画面。

“起飞正常,姿态稳定。”李伟报告,语气沉稳。

飞船内,震动强烈,宇航员被压在座椅上。

钱飞和赵建国在最后这段时间里都是以调养身体为主,确保身体各项指标在最健康的状态。

钱飞咬紧牙关,盯着速度数据:“速度6000米每秒,上升中。”

一级火箭分离,二级火箭点火,飞船继续加速。

几分钟后,飞船进入地球低轨道,震动停止,失重感袭来。

赵建国咧嘴笑了笑:“我们又到太空了!”

钱飞则淡定道:“挑战这才刚开始。”

控制中心内,工程师们爆发出掌声。

林燃说道:“第一步完美,准备月球转移轨道。”

这次Pony没能到控制中心里观看。

因为这次过于关键,林燃也不打算依赖自动制导装置,他很清楚,60年代的自动导航装置靠不住,他们又没能来得及重新研究一套自动导航系统。

他们只是加强了通信系统,确保飞船能和随时地面保持通信,并且记录双方时差。

没错,林燃的想法就是在关键时刻亲自微操。

自动导航系统是后面的事情了。

微操也不是一回两回了,土办法能用就先用着吧。

发射成功入轨后,当天的新闻报道中已经对此事进行了报道。

“根据本台最新消息,我国民营航天机构发射的奔月号宇宙飞船已经顺利抵达近地轨道,并预计将在三天后执行月球轨道插入操作,进入月球轨道,我们提前在这里预祝他们能够一切顺利,希望宇航员们能平安归来。”

在文昌的指挥控制中心,24小时灯火通明。

环形控制室中央,三块巨型屏幕实时显示任务进展:一块展示奔月号飞船的3D轨迹,月球的灰白色轮廓逐渐放大。

一块播放飞船内部视角,宇航员操作画面清晰可见。

另一块滚动数据流,包括速度、高度和推进剂压力。

数百名工程师围坐在环形工作台前,电脑屏幕闪烁,键盘敲击声不绝于耳。

墙上挂着任务时间表。

林燃站在指挥台中央,手持对讲机,很是冷静:“距离月球10000公里,速度2.5公里/秒,准备上传LOI参数。”

他亲自审核了所有关键数据,包括飞船的实时位置,经度和纬度的误差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