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三年过后(2 / 2)
“张侍郎,这赛制改动绝非针对素弦。您也知道,她这两个月旧疾复发,还要为守擂精心准备节目,实在太辛苦。而且……”云棠顿了顿,观察着对方脸色,“您自然不在乎流言,但素弦心思重,太高调反而给她压力。我想着匿名投票更公平,也能堵住悠悠众口,对素弦也是好事,您觉得呢?”
张侍郎面无表情,沉默片刻后,朝云棠点点头便转身离去。
云棠望着他的背影,在心里默默:呵忒!
终于送走了死人脸,云棠托人给南浔送去“已解决”的字条后,便回了自己房间开始看今天的账本和每日送过来的各类消息。
其实之前她没有每日查账的习惯,一般这种事情都是交给擅长做账之人,她只是每月听汇报便好。
三年前南浔问她是否要做她的“眼睛和耳朵”,她想着试试看,看看自己能够做到什么地步。
但是事情远没有她想象的这般简单,她聪明有余,但对于如何将红袖招改头换面,如何变成一个成功的商人,这一步路她就整整走了一年才适应,其中还离不开南浔的帮助。
后来利用红袖招收集情报,培养合格的下属,怎么把控细节,拿捏人心,她一件一件边学边做,中间出来一些岔子,好在她都解决了。
就像南浔曾在她迷茫的时候说的,人教人不会做,事教人,一次便够了。
她就这样跌跌撞撞,足够狠心又足够幸运的情况下,有了现在的红袖招。
账本一事是在她接手红袖招的第二年,南浔便坚持要她每日看账本,不过不是红袖招的账本,而且由红袖招的姑娘们所掌握的,京城内的一些资金流向。
天下攘攘,皆为利来,看“银子”也就是看民生。
为此云棠在忙的焦头烂额的时候,每日还要关注整个京城各行各业的价格动向,并根据红袖招掌握的消息,做好账本,以便对比。
由一开始的头大,现在已经能做到烂熟于心,迅速发现各类消息中可能隐藏的问题。
云棠捏着本月的粮食出入账册,烛火将泛黄的纸页映得发亮,她的指尖在这个月粮价一栏反复摩挲。
虽说大体看起来,粮价起起落落还在可控范围之内,再加上年初的洪水一事,粮价这几个月一直不太稳定,但是……
云棠沉思,她总觉得这个价格的变动有些不对劲。
她想了片刻后招来小桃,耳语几句。
三日后,她让小桃拿着写满密密麻麻字迹的纸笺,跑遍各坊市统计粮价,终于发现一个惊人的异常??城西米铺突然将糙米售价提高了三成,原本正常的市场秩序仿佛被一只无形的手强行打乱。
但是收购价却一如既往,并没有太大出入。
城西米铺前,木牌上新贴的价目纸还带着浆糊湿气。一位年纪中等的女人身着朴素,踮脚四处张望,竹篮里清晰可见刚摘的野菜:“这价涨得蹊跷,前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