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96章 无妄之灾(1 / 2)

加入书签

在1982年的图书馆找书,只能依赖人工检索系统和纸质目录!

过程十分繁琐,总结下来就是九个字:翻卡片、跑书架、问馆员!

好在杨国宏和吴玉梅两人的工作证“含金量”很高,馆员愿意帮忙,而且山阳县的图书馆也不算大!

陈大山和赵慧兰两人用了三个钟头左右,便将书目清单上的大部分书都找到了。

剩下的不是找不到,而是这图书馆里根本就没有!

不过这个结果,陈大山已经非常满意了!

他所找的书,大部分都是医学方面的刊物!

找到以后并没有抄录刊物里的任何资料,而是直接翻到扉页,把上面的地址和联系方式抄了下来。

这就是他昨天在镇上看到邮筒的时候,所想到的获取权威证明的方法。

在这个年代,普通人想要得到专业的学术刊物,就只有三个方式。

图书馆借阅、参加学术会议、向作者或研究机构索取……

以陈大山的身份,前两条路是肯定行不通的!

唯一的办法,就是向作者或研究机构索取!

幸好昨天在杨家看到了那张报纸,在那篇报道中看到了有关绞股蓝功效的论文,都是发表在哪些学术期刊上,同时了解到了中药领域有关绞股蓝的记载出处!

不然陈大山还真就只能先耗费大量的时间查到这些信息,然后再走下一步!

走出图书馆以后,陈大山立马就带着赵慧兰去了邮电局。

这年代的通讯方式,还是以书信和电报为主!

打长途电话得到邮电局营业厅,向工作人员说明要拨打的号码,由工作人员接通以后使用,通话按分钟计费。

而且是人工转接,流程很是繁琐。

八个电话,其中有三个电话接通以后,他才刚刚表明身份和来意,对方就不耐烦地挂掉了!

还有两个电话压根没接通!

只有三家耐心地跟他交流,并且记下了他报出的地址,答应将相应的刊物给他寄过来!

陈大山不仅没有失望,反而还很高兴!

有三家权威机构背书,就已经十分足够了!

不过他并没有就此放弃!

而是立马买了信纸,带着赵慧兰一起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