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56三大金枝(1 / 2)

加入书签

从易文山那儿得知了大概的情况,沈若一行第二日便到了情人桥边。据他所说,城中怪事最初就是在这里发生的。

易钦城水道居多,连接水道的便是各式各样的石桥,单论石桥的式样而言,这座桥其实并不算特别,而且位置也颇有些偏僻。但它之所以独得此名,只因为穿过这座桥再往城外走,便是月老庙。

也就是说,但凡是去往月老庙求姻缘的男女,若是要出城,就必然会走过这座桥。

久而久之,易钦城也就多了一座情人桥。

“那日,恰好是个上巳节。”

三月初三,上巳佳节,是易钦城最热闹的时候,白天时便是在水边举行祭礼,驱灾祈福,而到了日落之后,便是上巳灯会。

因为情人桥的寓意,夜间便有不少青年男女相约桥边,同放荷灯,共祈良缘。

夜色深沉,除却灯火照到的地方,其余皆是一片昏暗。

当时,有几人一齐放出几盏荷灯,烛火微晃,随水波被缓缓推远,恰好到了一水涡湍急处,几盏荷灯撞到了一块儿,竟燃了起来。

正有人惊呼之时,又听见桥上有人尖声叫道:“那水里怎么有个人!”

惊慌声四起,桥上桥下乱作一团,而后有人跳入水中,捞出了...一具浮尸。

不知在水里泡了多久,身上皆是浮肿,几乎辨不出模样。

“死的那人是郑氏粮商的儿子,平日里素爱花天酒地,风评本就不好。”捕快齐桢是当时负责查办此案之人,奉易文山之命将事情缘由尽数告知。

“然后呢?”此时沈若伫立水道边,情人桥的望柱上绑着不少红绳,经着日夜的风吹雨淋,已然有些褪色,放眼看去,桥上冷清得很。

“当时查了足足半月,可疑之人尽数都被排开了嫌疑,但依旧找不出凶手。”齐桢思及当时,仍不免感慨,“最后还是个宿在桥洞下的乞丐,因为拿着拾来的玉佩去典当,被有心人认了出来,这才得了线索。”

“那郑家公子,竟是自己跳下去的。”

常人若是寻死,落入水中后,因为些求生的本能,也会下意识挣扎几番。

但据乞丐所说,那日他无意中望见桥上有个人影,可没等细看,就见其扑通一声落了水,声音又沉又闷,听起来倒像是个沉甸甸的木墩子。

乞丐当时还以为是听岔了,但毕竟是条人命,担心之余,便赶紧跑到桥下去看,但那不知是人还是东西的,落水后只剩下了水花,什么也没浮上来。

于是乎,乞丐便觉得是自己看走了眼,晃悠到桥上,恰好看见不知是谁落的一块玉佩,忧心揣了好些时才敢拿出去典当。

一桩案子查到了此处,得出的结果却荒唐不已,查案的众人自是不相信,可又没有旁的证据。

时间一长,也就成了悬案。

因着此案玄乎,查不出个名堂,城中谣言纷纷,都说那郑氏公子是被水鬼索命,不过多数人只当是茶余饭后的怪谈,并没放在心上。

却不曾想,之后竟又死了人。

...

在情人桥这边了解了大致的情况,三人便随着齐桢去了蒋氏府上,这里便募令上所说的妖邪作乱之地。

蒋丰平,易钦城锦丰布行的东家,算得上城中大户,但生活却不铺张,在外城僻静处置办了一所宅邸,便是眼前的蒋府。

此时四人恰好到了蒋府门口,门前冷清得很,连门房的身影都见不着,倒像是个没人住的地方,若非门口挂着喜绸和灯笼,真让人觉得是个空宅。

不过现在的蒋府也与空宅差不多了。

“自蒋府出事后,府上下人都散了去,没人敢呆在这儿。”

话音刚落,便听见脚步声从府中传来,随后府门大开,云清宗一众款款从门内走出,为首那人左手持一把长刀,刀身修长,尾缀一枚青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