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8章 推迟盖房(2 / 2)

加入书签

从秦记布庄接的活计,她就算每天只是抽出一个时辰来做,半年时间也够她用了。但是考虑到对方给的实在太多,谢莞娘并不打算真的拖到契书上约定的截至日期再交货。

那可是二百两啊,不尽快拿到手,万一情况有变,她岂不是要竹篮打水一场空?

迫切想要拿到这笔钱的谢莞娘,打算以后抽出更多时间用来刺绣,为此她还专门买了新的油灯和若干灯油。

新的两盏加上旧的一盏,全都点上亮度应该还行?

总之为了挣钱,谢莞娘决定暂且牺牲一下她亮闪闪的大眼睛。

早饭和晚饭的准备工作尽可能让江远他们来做,挤出半个时辰用来刺绣,然后每天晚上再点灯熬油多绣一个时辰以上。

加上夏天会比较频繁的出现雨天,雨天就不能上山采药,就得留在家里刺绣。

多出这么多时间用来赶工,乐观一点儿估算的话,她两个月就能完工。

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她得推迟盖房子的时间了。

不过这也没什么,等拿到这份活计的二百两酬劳,她不仅能够买宅基地盖房子,而且还能在明福村附近置办一些田地,以后赁给地少的村民耕种。

在缺吃少穿的古代社会生活了这么多年,谢莞娘已经深刻意识到,在生产力低下、无数人都常年饿肚子的社会环境下,对于把保命视作第一要务的她来说,最重要的东西从来都不是金银珠宝,而是粮食、布匹、食盐等生存物资。

老话说得好,“人生在世,吃穿二字”,在解决了住房这个大问题后,她接下来首先要确保的,就是自己能够穿暖、吃饱。

坐着布庄的马车回到村子,又在村里孩童的围观和议论声中回到村尾的江远家,谢莞娘小心翼翼跳下马车。

她下来后,江远和秦娘子的夫君一起动手,很快就把车上的东西分门别类搬进了灶房、堂屋和谢莞娘的房间。

趁他们干活儿,谢莞娘手脚麻利的煮了红糖鸡蛋待客。

当然,她并没有只煮李洪的份,而是顺带给自己、江远、郝玉、小阳也都煮了一份。

等到李洪赶着马车出了院子,独自一人返回镇上,谢莞娘就把锅里的红糖鸡蛋分成四份,端到了堂屋的木桌上。

她买的二十个韭菜猪肉馅儿的包子,则是被她放进锅里重新加热了下。

另外她还做了好大一盆肉沫豆腐,炖了半锅辣椒茄子。

四个人围坐在饭桌前,吃了顿滋味十足的美味午饭。

饭后,郝玉接手了锅碗瓢盆的清洁工作,江远则是先背着背篓去送礼,然后才一刻不停地拿了工具进山打猎。

至于谢莞娘,她先用少量盐把排骨和剩下的大半猪五花肉腌了起来,然后又把板油切块,熬成猪油收进坛子。

油渣则是分了一点儿给小阳吃,剩下的绝大多数都先收进碗柜,留着明天包饺子或者包包子吃。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