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第17章(2 / 2)
裁缝店在街边的一楼房间,靠路边的是店铺,靠里的是泰勒大婶的家,是这个时代典型的家庭作坊。当初,老泰勒从伦敦的大裁缝店回到家乡朴茨茅斯,与一个缝纫女工结婚,两个人共同支撑着这家店。
对于这个贫穷的小家庭而言,生活虽然辛酸但是最开始也有一丝丝甜蜜,夫妻二人共同生育了四个孩子,房间逐渐开始拥挤起来,老泰勒开始畅想着要是生意一直好下去,就把楼上也租下来,下面做店铺,楼上一家人起居生活。然而苦难没有放过他们,一场疾病让他的三个孩子不幸死了,更不幸的是,没等到小泰勒长大成人,一场意外就把老泰勒也带走了。
仅靠泰勒大婶一个人,根本没法支撑起一家店,虽然她继承了死去丈夫的手艺,但是却一直遭受着布莱克等其他裁缝们的排挤,只能靠给大裁缝店做外包维持生计。当初玛丽选择到泰勒裁缝店定制衣服的时候,这个可怜的女人已经差点山穷水尽,只能用廉价布料做起穷人们的生意了。
因此,她对普莱斯小姐一直心存感激,这段时间,玛丽的帽子生意这么火爆,泰勒大婶也一直兢兢业业,歪打正着,太太小姐们也光顾起了她的裁缝生意。当玛丽提出,要把帽子生意由原来的按卖出数量提成改为合伙制作帽子的时候,这个女人很快就同意了。
经过几个人的共同商议,他们决定先把原本卖出去的帽子利润按照之前的协议分割完毕。两个多月以来一共卖出去了六十三顶帽子,还剩下十七顶,需要分给泰勒大婶六十三个先令也就是三英镑三先令。玛丽得到了三十一英镑十先令,去掉投入的成本后,净利润还有二十七镑。虽然苏珊几人一开始纯粹是义务帮忙,但是也不能忘了他们的贡献。玛丽从中拿出九英镑分给了苏珊、约翰和理查德,兄妹几人的零花钱前所未有的宽裕起来。
至于今后,由约翰和理查德出面,代表普莱斯兄妹与泰勒大婶签好了新的合同:所有帽子的制作成本由玛丽提供、同时负责设计图纸,泰勒大婶进行帽子的初步制作和最后卖出,苏珊和姐姐一起进行二次装饰,约翰和理查德负责布料采购、交接和清点数量;卖出后利润的百分之六十属于玛丽,百分之二十五属于泰勒大婶,剩余百分之十五由约翰、理查德、苏珊三人平分。
既然泰勒裁缝店的一半已经转型为帽子商店了,泰勒大婶自然要说出自己的想法,她提醒道:“普莱斯小姐,这些昂贵的帽子的确很赚钱,但是我们不能只卖这些贵帽子呀,就像我卖衣服一样,一套好衣服往往客人们只舍得定一套呢!便宜的帽子虽然利润不多,但是买的人也多。”
玛丽抿嘴微笑:“您说的没错,对于普通人来说是这样。但是对于有钱人来说,或许她们还觉得我们的帽子太过便宜,不够上档次呢。如果一个来自伦敦的有钱人愿意为一顶豪华礼帽花费十英镑,那么朴茨茅斯的中产阶级也不会认为一顶不足一英镑的帽子有多么昂贵。
我打算设计几顶和给将军夫人的那顶一样刺绣繁复、装饰豪华的帽子,到时候标价两到三英镑,放在橱窗最显眼的地方,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