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千五百三十三章 田野调查(1 / 2)

加入书签

“所以,要如何才能做到贵货不积呢?请同学们把经济史教科书翻到第82页《西太平洋的海岛部落经济》之《库拉圈》一章。这个,那就有名了。”

这个有名就有名在,它真的很有名——作为一个岛屿上的社会现象,那里的事在大明几乎是尽人皆知。

库拉圈的现象说来也很简单,就是当地季风和洋流正好在群岛之间形成一个圈,于是生活在圈中的南岛人就通过互相交换库拉来建立社会关系,有红库拉和白库拉两种。红库拉只能交换白库拉,反过来也是。库拉虽然工艺复杂,但没有实际作用。持有库拉的人也不会长久保留,只会拿来交换。

在这种交换中,一种动态的,去中心化,贵货不积的社会便建立了起来——这一点,让大明为之而震惊。

商洛知道有类似的事。在他那边,有个叫耶稣会的基督教组织,还有其他的一些天主教教团,他们在大航海时代都热衷于往东方探险。因为传说中在世界的东方有一个“长老约翰国”,长老约翰国由永生不死的祭司王约翰所统治,是一个完全符合基督教道德观念的地上天国。

如果相对于道家的“长老约翰国”存在,那就是西太平洋的“库拉圈”经济带了。

《道德经》一件它一件,《道德经》一件它一件。那地方就是照着《道德经》里贵货不积的思想来的,一字不差,不知道的还会以为那是什么道德经主题公园似的:要想做到字面意思上贵货不积并不难,贯彻平均主义和禁欲主义就可以,纪律严明的君度可以做到,许多和尚庙也能做到。

但“贵货不积的社会”和单纯的贵货不积不一样。社会是个大规模的,具有普遍性的,由人与环境形成的关系总和。军队是个特定的环境,不算真正意义上的社会。

和尚庙倒是可以算,许多和尚庙本身就是一个居民点。不管是自食其力还是接受供奉,终究还是有来有回,有进有出。但和尚庙只要变大了,各种乱七八糟的事就变多了,也难以贯彻平均主义和禁欲主义,无法做到贵货不积。

道家所提倡的这些,在后世看来不过是一种对上古社会的美好想象罢了——直到西太平洋的库拉圈被发现,所有人都惊讶地发现:原来你玩真的!

原来作为王室图书馆管理员的老子不是在信口开河,这些东西真的存在。而且正如老子所说,维持这种贵货不积的良性互动并不需要依靠平均主义和禁欲主义。生活在库拉圈的人非常开心,他们并未压制自己的欲望。相反,他们的行动无一不受人类的本能驱使,心向着名望、利润等等。但这种行为,最终产生了一种良性互动。

财富非固化、机会均等、资源的高效配置。整个社会是流动而充满活力的,是一种理想中的“搞老庄”的社会的模样。

“看过了?”张三问。

众人点了点头。

“好。全部忘掉,那些都是在扯淡。”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