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27掌权礼部(2 / 2)

加入书签

徐渭将桌上的冷茶泼到砚台里,重铺了一张新纸,落笔就是一个个笔法空灵的行书小字。

木琴也不顾规矩趴在桌案上凑头看,扫到“陛下以父事天,以兄事日,仰祈群阴之退,日月重华。”

不由唏嘘:这溜须拍马,袁大人算第一,没人称第二,毫无士大夫的气节。

可徐渭平淡地从头看到尾,全无愤恨,须臾就抄好递给齐石。

他已不在乎被冠以魅上的恶名,只有牢牢抱住袁?,才有机会绝了严贼的拉拢。

而在客房的于嘉,直等到了月朗星稀,也未见有人传唤,遂蒙上大被开始数徐渭有几条腿,待数至1000多条了,因帷幔全落属实有点喘不上气,她又直愣愣的起身拉开缝隙,坐靠着圆枕瞪起了承尘。

而她不知晓的是,隔了一道院子,正房里也是燃了一夜烛。

天刚蒙蒙亮,直到正房开始有动静,于嘉才闭眼认命:徐渭是铁了心,无视自己!

但他不见我,我偏不如他意。徐渭要早起上朝,这会没时间在屋内多待,等他下朝回来再分说。想通了根节,她又躺下沉沉睡去。

早朝后,袁大人带着徐渭去了皇帝的御书房,由秉笔太监刘瑾呈上青词,皇帝正襟危坐,随着越往下看,那词句越通爽,看得龙颜大悦。

皇帝连着说了三句“不错”,身子也放松地歪靠在白玉扶手上。

皇帝的反应,让徐渭的心也渐渐沉下来,第一次候在御书房,考官还是天子,内心的忐忑做不了假。

而袁?揣摩圣意多年,自第一句“不错”就与刘瑾打起了眉眼机锋,他昨日已斥资打点了这御前秉笔太监,求他为徐渭搭话,意在太子太保位子。

两人一唱一和,为徐渭抬轿子,终是让皇帝亲自擢封。

还有一件事,青词已写好,但若日食不退,又该如何?皇帝质问徐渭,也想借此试探下这位年轻新贵,看他能否与那些老谋深算的大臣一较高下。

严贞猖獗,步步紧逼,皇帝不得不费心为袁?招揽帮手,制衡严党。

“臣以为民意易疏不易堵,从六部下至地方要大力宣扬陛下的仁政,广造圣主得天地感应之祥瑞,即使日食发生了,也是启示我们要强化礼教,尊崇儒道。”

皇帝颔首,看来徐渭很懂转移视角,用神迹转移天罚,但太子年幼,太子太保也算个虚职,皇帝又偏心给了一剂猛药,“徐文长,朕升你为礼部侍郎,即刻于全国各地收集天地感应的神迹,着五军都督府配合。”

毕竟礼部是个传扬礼教的文官衙门,下至地方如遇到严党刁难,没有兵使委实是难度过大。

紧接着,皇帝又下诏书斥责,“礼部尚书孙颐殿前失仪,不尊儒道,撤礼部尚书职。”

也就是说,礼部从此由徐渭掌权了,他上面再无一把手,等拿回神迹,即有望升任尚书,还是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尚书。

徐渭跪地叩首,谢主隆恩。

皇帝这步棋,不仅提了袁党的地位,还警示了严党,诸如孙尚书。

一时间,对皇帝的新诏,几家欢喜几家愁。等在徐府的于嘉,自然为徐渭欢喜。

职位越高,越有自保能力,而且眼下还能离开京城的政治漩涡,远离邓瑛,真是好消息。

但有件事,于嘉从晨起就开始苦恼了,要以什么情绪出现在徐渭面前?

是质问他下药、开心与他再相逢,还是感激他舍命引开搜山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