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七十一章情报转到发报点(1 / 2)

加入书签

安喆跟海蛎子又返回到大路,来到停放越野车的地方。不大的小广场,泥土地面不知何时已经被 片片落叶铺满一层,微风轻轻吹起已经枯黄卷曲的树叶 、吹起已经变为橙红色有点破损的树叶,它们 搅在一起在连翻带滚 、不时地随风飘逸,甚至相互碾压打架霸凌 、或者无奈地堆积成凌乱的草窝 。安 喆打开车门让海蛎子上车坐在后排,给她带好门自己也坐到驾驶位置,伴随青蛙们燕雀们此起彼伏的 争吵声,他启动汽车缓缓驶离飞鸟萦绕的知音湖畔。有些躺在泥土地打盹困觉的枯树叶被发动机吼声 惊醒,竟然不自量力地拼命翻滚追逐远去的汽车,试图让汽车也带它们离开生它养它的故土,去看看 外面美妙的世界。

秋,一会儿小雨绵绵,一会儿又阳光四射 ,它是文墨书生抒发情感的诗 ,它是辛勤劳作人的丰收歌 。凉凉的秋风吹拂水塘而展现出阵阵波皱,鱼儿们为了追求舒适贪图惬意,便奋力跃出水面,请秋风免费给推拿按摩挠痒痒,岂料却落入鸟儿们尖尖的喙中成为鸟精灵的美味佳肴。风还在使劲吹,水还在汩汩流,蝉在鸣蛙儿也在叫,可是花儿谢了,树叶也发红或变黄了,蜻蜓不见了,蝴蝶也飞走了。 薄薄的秋雾萦绕在丛林间 ,像姑娘的披纱随风飘逸 ,那么的朦胧神秘 ,那么的宛若仙境。

你瞧那秋雨,跟那曹操似的,它说来就来说到就到没得商量。密集的雨滴,透过层层叠叠的乌云,又噼里啪啦地朝着延绵起伏的山峦大川、朝着奔流不息的江河湖泊、朝着郁郁葱葱的密林竹海,朝着 起伏在鄂楚大地呵护苦难人们的茅草屋,无穷无尽地宣泄着它的烦恼、宣泄着它的痛苦 。阴雨笼罩下 的武汉清晨,在泥泞的大街上那些头戴斗笠身披蓑衣的人,手撑破旧雨伞的人,还有挑担拉纤的苦力们光着上身任凭雨淋的人 ,为了生存讨生活 ,你来我往的人们依旧很多很多。

雨点 ,使劲砸向一座明清时期建筑木制小楼的楼顶瓦片 ,晶莹剔透的雨点被摔成无数的小水珠,又汇集成细细的水线后,顺着瓦槽掉落到青石板路面。挂在楼前的一个个竹制吊牌被风吹的左右摇摆, 紫红木的立柱被雨水冲刷,立柱上面的裂缝竟有细小的水流涌出来,乍一看好像是立柱里隐藏着小小的喷泉 ,这座显得古朴沧桑小木楼就是武昌宇鑫绸缎庄。

大概是阴雨天的缘由吧,虽然早已敞开店门对外营业,可店里只有两位店员在忙碌着擦拭着柜台 案桌,擦拭着摆放花瓶财神的条几,擦拭着落地大摆钟 。这时,有个戴斗笠穿蓑衣的人急匆匆走进绸 缎庄,他身上的雨水顺着蓑衣流淌到刚打扫干净的屋面,店员转身看到了来人,虽然他没有摘下斗笠脱下蓑衣 ,正在清扫商铺的店员还是认出了来人 ,店员明白这肯定是又有重要事情了。

“李掌柜在吗?”

来人轻声问。

“在 ,跟我来!”

其中一个店员带领来人朝店铺后院走去,店员走到后院堂屋,里面有个人正埋头在裁剪布料,他就是李掌柜 。李掌柜也听到有人走到后院 ,他抬头看 ,原来是小王来了。

这个小王是赵院长的交通员 ,立刻明白上级又有新任务。

“小王里面请 。”

店员退出堂屋掩好门 ,返回前面店铺。

“你那边情况怎么样?赵院长有新任务安排?”

“赵院长罗书记他们工作很忙 ,省内各地市的革命形势很紧张 ,反动派现在非常猖獗 , 白色恐怖还在加剧 ,各地又有不少同志被捕牺牲 , 同志们都在等待省委下一步行动的指示 。”

小王说着从怀里拿出一个包,从里面取出一本蓝色线装书,这本书正是安喆交给邵百丽的那本线装书 ,里面藏着有关敌人计划给围困大别山国民党军队的后勤补给运输情报。

“李掌柜 ,赵院长交代说 ,这是一份非常重要的情报 ,赶快发电报给大别山红四方面军 ,如果红军收到这份情报,你就把书立刻销毁,如果联系不上红四方面军,就打电话告诉赵院长,他另外派人把这份情报送往大别山 。”

“ 回去后告诉赵院长 ,请他放心 ,我们会立刻联系红四方面军 ,尽快把电报发出去!”

“那我回去了 。”

“好 ,你路上当心 。”

交通员小王辞别李掌柜离开了绸缎庄。

“菱花!”

李掌柜喊了一声。

“ 哎!”

付菱花一边应着,一边从灶房出来奔了堂屋,她刚才在灶房里忙着给大伙准备午饭,听到李掌柜喊她 ,知道有了新任务。

“小豆子你过来!”

李掌柜又朝前面柜台呼喊 ,让刚才那个店员也到后院堂屋来。

“ 哎 ,知道啦!”

名叫小豆子的店员赶紧放下手里的活也去了后院堂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