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37章 魏明IP产业链:小说→漫画→动画→玩具→(2 / 2)

加入书签

第二天老魏走了,而央视在群众的呼声中也重播了《黑猫警长》,全国小朋友对黑猫警长咪咪的印象更深刻了。

也就在这时,《童话大王》创刊号正式发行,《黑猫警长》的故事将在这里延续。

~

湖北仙桃县城,建设街小学。

12岁的雷钧小朋友放学后立即跑回家,并在桌子上看到了一份属于他的邮件。

“妈,是《童话大王》吗!”

雷妈妈点点头,小雷钧开心地把杂志取出来,迫不及待地看了起来。

他小时候生活在农村,但自幼聪慧,还会给妈妈自制电灯呢。

雷钧父亲是一名老师,两年前他随着父母工作调动进了城,成了一名县城学生,也接触到了更多书籍杂志,并如饥似渴地通过阅读武装自己的大脑。

当第一次看《黑猫警长》的故事时,他一下子就被黑猫警长那台无所不知的智脑所吸引,这时他甚至都不知道电脑。

因为家里不算多富裕,之前的雷钧都是蹭同学们的《儿童文学》看黑猫警长,包括电视也是蹭同学的。

不过上学期期末他考了班里第一名,妈妈为了奖励他,答应为他订购新出的《童话大王》。

妈妈做着饭,雷钧就在客厅看新一期的《黑猫警长》的故事,甚至都没来得及细看目录页。

这次没有让读者们失望,之前一只耳一直没有正面跟警长碰撞,这次两人总算正面对上了,有种大战一触即发的感觉。

虽然雷钧感觉插画师的水平不如原来那个,但好在魏什么哥哥的文笔足够让他有想象空间,他仿佛在看一部武侠。

黑猫警长固然很强,但一只耳也不弱,他体能不如猫,但知道借势。

但最终赢家依然属于智勇双全的警长,鼠被抓住了,蛋也被找回来了,而此时这一篇黑猫警长还有一半的内容。

后面的剧情是对一只耳的审判。

魏明觉得,黑猫警长除了可以承担对动物界,自然界的科普,还能承担社会科普的任务,而这一章也算是为后续的全面打黑做铺垫的。

写这章的时候魏明跟北大法律系的几个老朋友喝了顿酒,框架就出来了。

后面基本就是按照国家现有法律程序对一只耳所犯罪行进行的公诉和审判。

因为魏明版的一只耳没有杀过“人”,所以最终保住了性命,但也因为盗窃罪、诈骗罪、暴力伤害罪、教唆罪、袭警、危害森林安全罪等数罪并罚,判处无期徒刑,剥夺动物权利终身。

而随着一只耳被关进了一个人才辈出的湖心监狱,这一期的《黑猫警长》宣告结束。

看到一只耳被锁在铁窗之内和警长最终对视,雷钧有一种故事落幕的感觉,仿佛警长已经完成了使命。

但是魏什么哥哥用了不少笔墨在那些之前就被关进来的罪犯身上,那些罪犯各个都不简单,所犯罪行还在一只耳之上。

似乎,真正的故事才刚开始!

小雷钧已经迫不及待想要看后面的故事了,魏什么哥哥太会留钩子了,不愧是沟子魏明啊。

他想起这一期还有魏什么的新作,赶紧去目录找,这才看到杂志第一篇作品是《黑猫警长》,而魏什么的新作放在了最后,名叫《葫芦兄弟》。

~

在燕京的外交大院。

大院一枝花许情小朋友今天才12岁,但出落的高挑漂亮,颇受小男生喜欢。

这天她看完一本杂志,立即跑去大院里一个很喜欢种花花草草的老爷爷家,老爷爷不在家,他孙子在。

这个孙子十三四岁,跟许情是一所学校的,看到许情紧张地手都不知道往哪放了。

“建国哥哥,我能要个葫芦吗。”许情歪着脑袋,一脸天真无邪。

虽然这葫芦是爷爷精心栽培的宝贝,不过建国二话不说:“小情你想要尽管拿,哎呀,太高了是不是,我帮你摘,你想要哪个。”

这些葫芦虽然多,但长得又大又周正的也就那么几个。

许情指着最标准的那个:“这个。”

这可是爷爷最喜欢的那个葫芦,说是要摆在客厅的,还要请人在上面作画题诗,不过建国也只是稍一犹豫就答应了,拿起剪子就给她摘了下来。

“还有这个。”许情又指了另一个非常标准的葫芦。

建国心里咯噔一声,这也是爷爷非常喜欢的,还说要打磨成酒葫芦呢。

见小情可爱的模样,建国仅仅迟疑片刻就给她剪了下来。

“这个我也喜欢,”许情指着高处,“哎呀,会不会太高了,要不还是算了,摔着建国哥哥就不划算了。”

一听这话,建国立即搬来凳子:“高吗?一点都不高,这不就剪下来了吗,小情拿着。”

三个大葫芦在怀里,许情都有点抱不住了,建国心想小情应该满足了吧。

结果许情又指向一个也相当标准的葫芦:“还有这……”

建国终于忍不住出声打断:“小情,你想要多少个啊?”

许情道:“我只要凑足七个就可以了。”

“七个!?”

建国惊了,这棵葫芦藤上长得周正的葫芦也就那么六七个,你是一个都不打算给我爷爷留啊!

许情低着头,不好意思道:“是不是让建国哥哥你为难了。”

建国挠挠头:“就是不太理解,你要这么多葫芦干什么啊?”

许情:“我想凑齐葫芦兄弟啊。”

“葫芦兄弟?那是什么?”

许情惊讶道:“这你都不知道,你没订《童话大王》吗,我们班里好多同学都订了《童话大王》呢,《葫芦兄弟》就是魏什么的新故事啊。”

“魏什么?《黑猫警长》的那个魏什么?我昨天还看动画了呢。”

“对,就是他,可有意思了,讲的是一个老爷爷捡到了一颗神奇的葫芦种子,并种出了七个会说话的葫芦,据说都有非常强大的本领呢,哎呀,你想知道就自己去看吧。”

其实这《葫芦兄弟》第一篇趣味性还不算很足,毕竟葫芦崽子们都还没显出人形,也没开始跟蝎子精蛇精正式交锋,不过魏明断的巧妙,断在了爷爷被抓走的那一刻。

这让欲知后事如何的小读者许情觉得很不过瘾,于是盯上了大院里这棵葫芦藤。

听到许情的理由这么充分,建国没再多说什么,乖乖又给许情剪了四个周正漂亮的大葫芦,剩下的都是些歪瓜裂枣。

为了感谢建国哥哥,许情还答应让建国帮自己把葫芦送回家。

两人就像是蝎子精和蛇精似的,抱着七个大葫芦扬长而去。

而半个小时后,当老爷子回到家,他不敢置信地揉了揉眼睛:“葫芦,我的宝贝葫芦啊!”

~

屈育德教授上完课后就去了图书馆,果然在那里见到了魏明。

魏明笑道:“屈教授你看完我的新作了。”

“就那么一点够谁看的。”屈育德不满道。

一听这语气,魏明就知道这是来干嘛的。

“好好,那下午上班我把原稿给您带过来行吧。”

“那就谢谢魏老师了。”说完屈教授又咳了咳,她的身体比去年是大大不如了。

下午屈教授没课,一下午时间就看完了《葫芦兄弟》的故事,同时也明白了这小子原来是化用了“十兄弟”的民间传说啊。

明代万历年间屠本畯《憨子杂俎》记载了最早的兄弟异能故事,这时候就是七兄弟的故事,老大力大无穷,老二脖子坚硬,老三腿长,老四听力好,老五嗅觉灵,老六皮肤坚韧,老七耐高温。

后来经过不断地演化,七兄弟在不同的地区变成了八兄弟,九兄弟,或者十兄弟。

其中十兄弟流传最广,在50年代还有连环画作品诞生,影响深远,香港还拍过一部《十兄弟》电影,钟镇涛、释小龙、郝劭文等众星出演。

而这里魏明创作的《葫芦兄弟》又缩减成了七兄弟,为了适应儿童读者的口味,还让它们成了葫芦之身,在异能上也有所调整。

屈教授看完之后感触良多,晚上对老伴儿金开诚教授道:“咱们传统民间故事里的好东西太多了,但没人关注,也就小魏能从中发掘出宝藏,我看这《葫芦兄弟》又是一部小朋友们喜闻乐见的高口碑作品。”

魏明对《葫芦兄弟》也期待颇高,包括葫芦娃和蛇精、蝎子精等主要角色的人设图都是他亲手操刀的,然后找插画师做剧情插图,为的也是将来能掌握IP的主动权。

这天他下班路过蔚秀园碰见了晓燕婶。

两人默契地同时停车,魏明问:“婶儿,那十万册《童话大王》都发出去了吗?”

吕晓燕爽朗笑道:“谁跟你说我就印了10万册的!”

……

(今天保底,另外问卷调查一下,1黑猫警长,2葫芦兄弟,哪一个才是你的童年最爱?)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