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43章 迁到(2 / 2)

加入书签

【徽州三雕!名不虚传!古人的技艺真是太高超了!】

【陆总懂得好多啊!又给我们科普了!】

他们还参观了江湾的“一府六院”等古宅,感受了当年大户人家的生活气息和建筑格局。那些高高的马头墙,不仅美观,更重要的是起到了防火的作用;那些幽深的天井,则起到了采光、通风和聚水的功能,体现了古人“天人合一”的居住理念。

“原来这些徽派建筑的设计,都这么有讲究啊!”柳如烟听着导游的讲解,对古人的智慧充满了敬佩。

从江湾古村出来,已经是中午了。他们并没有急着去吃饭,而是在村口的一家小店,品尝了当地的特色小吃??清明?。

清明?是用艾草汁和糯米粉制作而成,里面包裹着咸香的馅料(通常是春笋、腊肉、豆腐干等),外形像饺子,但颜色是翠绿的,散发着淡淡的艾草清香。

“这个清明?好好吃啊!外皮软糯,馅料鲜香,还有一股淡淡的艾草味,好特别!”柳如烟咬了一口,眼睛立刻亮了起来。

“嗯,清明?是江南地区清明时节的传统美食,很有地方特色。”陆沉也点头称赞。

【清明?!看起来好好吃!绿油油的,好有春天的感觉!】

【柳总又开启吃货模式了!可爱!】

【感觉婺源的小吃都好淳朴,好有妈妈的味道!】

下午,他们前往了另一个著名的古村落??李坑。

李坑是一个以李姓聚居为主的古村落,建于北宋年间,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村内溪水环绕,民居依水而建,小桥流水,店铺林立,充满了浓浓的江南水乡韵味。

他们沿着溪边的小路,慢慢地在村内漫步。溪水清澈见底,可以看到小鱼在水中游弋。两岸是古朴的民居和各种特色小店,有卖当地特产的,有卖手工艺品的,还有一些临溪而设的茶馆和咖啡馆。

柳如烟被一家卖油纸伞的小店吸引了。店里挂满了各种颜色和图案的油纸伞,非常漂亮。

“陆沉你看,这些油纸伞好有江南的感觉啊!”她拿起一把画着梅花的油纸伞,在身前撑开,更添了几分古典的韵味。

“嗯,油纸伞是中国传统的工艺品,也是江南水乡文化的一个重要符号。”陆沉也点头称赞。

柳如烟挑了半天,最后选了一把淡雅的青色油纸伞,说要留着在雨天的时候用,感受一下江南的烟雨朦胧。

他们还看到很多村民,在溪边浣洗衣物,或者坐在门口聊天、做手工艺,生活得悠闲而自在。

“感觉这里的生活好宁静,好惬意。”柳如烟羡慕地说道。

“是啊,李坑的商业化程度相对较低,还保留着比较原始的乡村风貌和生活气息。”陆沉也说道。

【李坑!小桥流水人家!太有诗情画意了!】

【那些油纸伞好漂亮!柳总撑着油纸伞的样子太美了!】

【这里的生活节奏好慢,好舒服,真想在这里住一段时间。】

傍晚时分,他们找了一家临溪的农家菜馆,点了几道婺源的特色菜,比如糊豆腐、粉蒸肉、荷包红鲤鱼等等,品尝着美食,欣赏着小桥流水的景致,享受着这份难得的宁静与淳朴。

“婺源的菜,味道都比较家常,但很下饭,我喜欢。”柳如烟尝了一口糊豆腐,豆腐嫩滑,汤汁鲜美,让她赞不绝口。

“嗯,婺源菜讲究原汁原味,注重食材本身的鲜美。”陆沉也点头称赞。

【糊豆腐!粉蒸肉!婺源的特色菜!看起来好好吃!】

【看柳总吃东西的样子,好满足,好可爱!】

【在小桥流水边吃农家菜,太有感觉了吧!】

回到房车营地,已经很晚了。直播也早已结束,观众们纷纷表示被婺源的古村风韵和田园诗意所吸引。

洗漱完毕,躺在温暖的被窝里,柳如烟却有些睡不着,脑海里还在回放着江湾的古朴和李坑的秀美。

“陆沉,”她轻声开口,“你说,那些生活在古村里的人们,他们每天看着小桥流水,粉墙黛瓦,会不会觉得很幸福,很满足呢?”

陆沉将她拥入怀中,轻声说道:“我想,幸福和满足,并不仅仅取决于外在的环境,更重要的是内心的感受。或许,他们也会有自己的烦恼和困扰,但他们能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在淳朴的乡情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宁静与平和。这本身就是一种难得的幸福。”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就像我们,虽然一直在路上,不断地变换着风景,但只要我们心中有爱,有彼此,无论身在何处,都能感受到幸福和满足。”

柳如烟静静地听着,心中充满了温暖和认同。她觉得,陆沉总是能用一种充满智慧和温情的方式,来解读他们旅途中的所见所感,让她对生活和幸福有了更深的理解。

“陆沉,”她抬起头,看着他的眼睛,认真地说道,“谢谢你,带我来看这么美丽的乡村,让我感受到这份宁静与淳朴。”

陆沉低头,吻了吻她的额头,声音温柔而坚定:“傻瓜,这是我们共同的向往,一起在梦里老家寻找诗意,一起在徽州古韵中沉醉,本就是我们‘往后余生’中最美的田园牧歌。”

婺源的夜,带着泥土的芬芳和溪水的潺潺,渐渐沉静下来。他们的房车,就像一叶停泊在“最美乡村”的温馨小船,承载着他们的爱情和梦想,等待着明天更精彩的旅程。

在婺源的第二天,他们将目标锁定在了另一处更具原始风貌和自然野趣的地方??篁岭。

篁岭是一个典型的山居村落,数百栋徽派古民居在百米落差的坡面错落排布,每到秋季,家家户户的晒架上晾晒着火红的辣椒、金黄的玉米、雪白的菊花等农作物,形成了一幅色彩斑斓、蔚为壮观的“晒秋”画卷,被誉为“中国最美符号”之一。

虽然此时并非秋季,看不到壮观的晒秋景象,但篁岭独特的梯云村落和古朴的民俗风情,依旧吸引着他们前去探访。

他们乘坐景区索道上山。随着索道的缓缓攀升,整个篁岭古村的全貌渐渐展现在眼前。只见一座座粉墙黛瓦的徽派民居,依山而建,层层叠叠,掩映在青山绿水之间,宛如一幅立体的水墨画。

“哇!篁岭好壮观啊!这些房子都建在山坡上,太不可思议了!”柳如烟看着那错落有致的古村落,忍不住惊叹道。

“嗯,篁岭的选址和布局,充分体现了古人因地制宜、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陆沉也点头称赞。

走进篁岭古村,他们立刻被那独特的氛围所吸引。村内巷道狭窄,石阶陡峭,两旁是古朴的民居和各种特色小店。虽然没有了晒秋的色彩,但家家户户的窗棂上,依旧挂着一些干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