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一场交易(2 / 2)
“我知道了。”阿昭低头应答。
她想过沈墨的身份并不简单,直到前不久,她才知道,他居然会是已故定北王之子。
他身上背负着家族的血海深仇,和她本就不是一路人,能同路一程,已经是幸运至极了。
只是……为什么她心里觉得有些空落落的?
沈墨眼尾泛红,他怕再说下去,自己会忍不住留下。
可他父亲的仇,不能不报,他转身离开云府,回到沈宅。
只留下阿昭一个人,她坐在房间里,愣神,静静地看着窗外光秃秃的桃花树。
她记得,上一世的状元郎,名唤:沈顾之。
他没有背景,没有靠山,故而深得皇帝信任,皇帝为了提拔他,特意开创了悬寒司,监督百官言行,必要时先斩后奏。
如今,沈墨的生辰八字在户籍里是更改了的,年岁也改了,名字也改成了“沈顾之”,应当不会被人认出才对。
到底是谁在暗中插手科举?
……
而且,当年定北王府为何会在一夜之间倾覆?
“谗言、猜忌……”阿昭喃喃自语,她从未见过当朝皇帝,来锦都城的这半年,她听过许多关于他的传言。
传言当今陛下一片孝心,宽仁待下,是为明君。
可是,她记忆中,上一世皇帝开创悬寒司,直接任命悬寒司的主人,悬寒司可先斩后奏,引得城中人人自危。
而她身在白皎城的三年,淮南和澧南等地年年旱涝灾害不断,可皇帝却从未派大臣前去当地体察民情,拨下去的赈灾粮,被贪官污吏贪了一大半,百姓饥寒交迫,饥寒交迫死去的人年年累加。
而当年,定北王平定北疆,威名赫赫,是百姓眼中的战神主帅。
可如今,当人们想提及他时,却只能用“那一位”代称。
阿昭想了想,提笔在宣纸上写下两个字:沈煜……
世人传言,沈大公子体弱多病,无法入朝为官。
可是沈家二公子沈燃在禁军当值,沈煜不可能不插手朝政,更何况,朝中许多文官,都曾经是鹄立学宫的学子,以沈府门生自居。
如今,只有沈大公子能够帮兄长入朝为官了。
当年,定北王沈楚珩是沈家大郎君,早早地分府别居,至于原因,无人知晓。
而后,沈家二郎君沈逐,也就是沈煜的父亲成为家主,在定北王出走从军时,沈家直接将沈楚珩从家谱除名。
当年,定北王被构陷通敌叛国,书中称之为“外姓王之乱”,皇帝斩杀定北王府所有人。
沈家虽然受到创击,却因为和定北王府划清界限,得以保住全族性命。
若论及亲疏远近,沈煜应当是沈墨的堂弟。
只是不知道,他们二人会谈一笔怎样的交易。
阿昭心乱如麻,她捧着书卷,不去多想,挑灯夜读,慢慢温书。
当夜,夜深时刻。
沈墨离开沈府,从密道走去附近的店铺,他换了一身夜行衣,前往城东沈家,并且巧妙地避开了皇帝安插在沈家监视的暗探。
沈墨还没走进大公子的书房,便听到少年熟悉的声音。
“你来了,坐下饮一盏茶可好?”沈煜的书房灯还亮着,少年一袭青衣,坐在檀木椅上,品着茶。
他眸子低垂,还未抬眼便已知晓沈墨的到来。
这几个月,他一直在静静等候,终于,沈墨想通了,决定前来找他合作。
沈墨进入书房,看着这位表面不沾染权势纠葛的沈大公子。
沈煜抬眼望着他,许多年不曾相见了,还记得上一次见面,应该是在九年前吧,那时,他们尚且还是懵懂无知的孩童。
“久违了,大公子。”沈墨坐下,手边是一盏温茶,茶香弥漫,清香扑鼻。
沈煜低头抿了一口茶水,缓缓开口:“许久未见,顾之倒是与我生疏了许多。”
顾之是沈墨的字,知晓的人并不多。
“顾之”二字,是华极长公主上官容,也就是定北王妃为沈墨取的小字。
虽说寻常男子二十岁及冠时,由父亲取字,但沈墨的母亲却是与众不同。
“我来,并非和你叙旧。”沈墨放下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