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17十七(1 / 2)

加入书签

又几日,顾熹之休沐在家,难得没有任何要务处理。

太子殿下经办的政务推进顺利,连带着他也闲赋下来,除了为一些公文整理典籍参考或提出意见外便没有什么事了。

政务轻松,顾熹之也可以好好在家休息,然而,他却并不高兴。

这意味着他见太子殿下面的机会也减少了。

本就不多的机会,现在愈发少了,且不知道是不是他的错觉,总觉得自那日临江清宴后太子殿下就对他冷待了许多,不仅没再召见过他入东宫,就连他主动写的请安折子也没有一字批复。

往来传送公文的小太监换成了琳琅,问他太子殿下近况如何,他总以一句“殿下一切安好”就囫囵结束。

这让顾熹之更不高兴了。

不由忍不住深想,是不是他最近总添麻烦惹得太子殿下不高兴了,还是他说错了什么,做错了什么。

顾熹之时时自省,却始终没有头绪,整个人魂牵梦萦,坐在案几前一筹莫展地看着太子殿下抄录的诗集。

正当这时,沈玉兰敲门,告诉他东宫又过来人了。

顾熹之噌地一下站起身来,发觉自己略有失态,赶忙拾掇好表情,期待这次来的人是小印子,或东宫其他脸熟的下人。

结果,顾熹之还是失望了。

又是琳琅。

甚至他都没有什么正事,来这一趟就只为了给顾熹之送点心。实无必要,顾熹之心想,若不是想要知道东宫和太子殿下的消息,顾熹之都不愿再与之来往。

但人来都来了,顾熹之还是以礼相待。

直到琳琅说,这不是东宫厨子做的点心,是太子殿下让他送来的,升平公主亲手做的糕点。

闻悉的一霎那,顾熹之手指松动,险些食盒都摔了下去。他脸色微微发白,难以置信再次问道:“这是,公主亲手做的?”

“是。”

琳琅肯定点头,他还特意从东宫的奴婢那打听了。

据东宫的下人说,公主对探花郎一见倾心,意欲招他为驸马,这才有了诸如眼前的种种行事。

琳琅还知道,顾大人不喜公主,且有龙阳之好,为此太子殿下特意安排他来与顾大人接近,欲结两姓之好。

顾大人的品貌琳琅第一次见便已了解,这般霞姿月韵才华横溢的男子,他自是心生倾慕。得知有机会嫁与他,不必再回南风馆艰难讨生活,必然是要牟足了力道争取的。

故一抬睫,添油加醋道:“看公主势在必得的架势,大人若是无意,还是尽早绝了公主的心意为好。”

这话扎到顾熹之的心坎里去了。他面色愈发不好看。

琳琅知道,这时候的大人最需要温柔小意的贴心问候,于是轻声细语地安慰起了顾熹之,丝毫没有要离开的意思。

在听到这阵似含情脉脉的话语时顾熹之陡地回过神来,与其拉开安全距离。

蹙起眉梢刚想要疾言些什么。

又顾念对方是东宫过来的人,他的关心即代表太子殿下的关心,顾熹之再如何觉得不适也只是勉力压下,没有在面上发作出来,失望地转身回了自己房间,并嘱咐母亲不要让任何人进来打扰。

琳琅闻言微有沮丧,但旋即就重新振作了起来。

只要顾大人不喜欢公主,不会娶公主为妻,那他的赢面就是很大的,再如何也不过是时间问题而已,他有信心。

琳琅眸子一转,就有了主意。

他将目光放在院中侍弄花草的沈玉兰身上,笑意吟吟过来:“夫人,我来帮您一起。正好,对于制作胭脂水粉我也有些心得。”

沈玉兰没发现琳琅和儿子之间的暗流涌动,热情地欢迎他参与。

琳琅自是抓住机会乖巧嘴甜地讨沈玉兰欢心。

只是不知道这顾家母子是什么毛病,都对东宫和太子殿下兴味盎然。

顾大人效忠太子,喜欢探讨与太子殿下有关的话题便罢了,怎的连沈氏也是如此,十句话里至少有六句都离不开太子殿下,不知道的,还以为太子才是她属意的儿媳呢。

真是太奇怪了。

天大的恩情也莫过于此了,琳琅在心中腹诽。

不过他面上端地愈发可人懂事了,直把沈玉兰哄得心花怒放,对他赞不绝口。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