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第62章(1 / 2)
“报!御林军王义求见!”
王义匆匆进屋,跪在前殿大堂的中央,瞬间吸引屋内八人的注意。
其中一人低沉威严地问:“王义,发生何事了?”
“禀告陛下。”王义面色十分凝重,“敦王此刻已在京城外聚集几万军马,正欲要围攻皇宫!”
“什么!”一个比圣上还激动的老者愤愤不平道,“陛下还没有治他的罪,他就这么按捺不住想篡位了吗?”
“怎会发生如此慌乱的事情,皇宫内军马甚少,怎地顶得住?”与暴跳如雷的老头不同,另一位老头倒显得忧虑过重。
“左相,右相,事已至此,我们还是谢谢该如何应对吧!”
李逸率先冷静下来道。
敦亲王,是先帝李锦的弟弟李成,亦是李逸的皇叔。
而他的突然谋反,李逸有些意外,又有些意料之中。
毕竟敦王的狼子野心并不是近些年才有的,而是从始至终一直都有。
在李逸继位前就曾见过。
缘由和时间要从先辈那代追溯起,敦王李成与先帝李锦一起皆是太皇太后所出,可谓是亲兄弟。
但李锦比敦王先几年出生,是名正言顺的嫡长子。
且恰好李锦出生那天还逢祥云笼罩的吉象,司天监称其能带来山河永固、国祚绵长。
此话一出,李锦便颇得当时的太上皇和太皇太后喜爱,一满周岁就定为东宫太子,由太上皇亲自教养。
而敦王与其他皇子,则都是太师授课,并无多少偏爱。
甚至是到成年后,太上皇怕他们有异心,在他们成年后就相继赶去封地,并下诏:“没有帝令,永不许回京。若擅自回京,等同谋反!”
因此,先帝李锦便安安稳稳地做了东宫太子年十几年,稍后太上皇告病退位,又让李锦安稳坐上皇帝的位置,一统天下。
本以为这种国泰民安,兄友弟恭的日子会长久。
却没成想,在先帝李锦三十五岁寿诞宴邀各位亲王时,天生异象。
疟疾横肆,京城每个人都得了重疾,横卧在床。
一同来祝贺的亲王和先帝李锦也中了招。
但蹊跷的是,敦王李成在生病后的短短几日里就恢复了正常,还宣称自己已找到一味解药,能解百姓之疾苦。
不过草药有限,先帝李锦仅给自己留一点,便都免费分发给城中百姓,以至于他的病治标不治本,仍旧饱受抓耳挠心之痛。
而敦王李成恐兄长受苦,竟割血喂药,让先帝李锦快快好了起来。
这一举措不仅在民间立了威信,也在先帝李锦心中多了些许分量。
以至于疟疾过后,所有亲王都回封地,而他却以陪先帝叙兄弟手足之情而继续留在京城。
还在京城置办了宅地,似乎是没有回去的打算。
年少的李逸也曾以为敦王是个孝亲悌长之人,可没想到那只是他伪善的面孔。
因为经遭疟疾之后,先帝李锦的身体虽恢复正常,但并没有往日的好。
如此,还要被敦王李成强拉着去与周国建交,设宴招待,一天到晚都沉迷于酒宴之中。
这也造成先帝李锦身体一日比一日差,甚至还与李逸的母后产生了嫌隙,两人在宫中常常大声争论。
甚至在一次争论中,先帝李锦一时气急,血起翻涌上脑,气得血从口中,然后昏倒在地,昏迷不醒。
而也是在这段昏迷的日子里,敦王也彻底掀开昭显他的野心,屡屡在朝野之中过问母后先帝病情,还在京城内大肆传言先帝病入膏肓,命不久矣。
后还过分询问遗诏之事,被李逸的母后驳斥后,又扬言先帝病倒是李逸的母后所致,组织众人纷纷参奏母后。
不仅如此,还唆使各位大臣前去求见先帝,不见还要在宫门中上演各式各样的闹剧,为的就是不让先帝能安心治疗。
终于,在他这一番操作之下,先帝病情愈演愈恶,司天监也扬言吉星要坠,劝李逸的母后与一等嫔妃和皇子皇女做好准备。
可不知道是谁走漏了这个风声,当天就见敦王李成手拿一圣旨模样的物件意气风发地进入皇宫。
一点都不遮掩他想夺位的心思。
那时,也是心思不敏。
为保皇位,年少的李逸还与张清时一同潜入敦王歇息的宫殿偷圣旨,不过没偷到,反而还被人五花大绑了起来。
所幸,敦王没想杀他们,倒是给他们一字一句念起他伪造的圣旨,告诉他们他的野心:
他想助婉妃七岁之子李茂登基,好让他做背后的摄政王,既得了天下,又不失民心,一举两得。
而之所以不杀李逸,目的就是为了让他也体会他当年什么都所失的痛苦!
其实敦王李成不是太皇太后之子,是太皇太后妹妹被太上皇强迫而生下来的子,而她的妹妹在产子之后不愿拖累,便自缢而亡,留下了李成。
所以为了家族颜面,为了妹妹,太皇太后不得已认下这个孩子。
认下他,也痛恨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