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21第21章(1 / 2)

加入书签

带了这么多届,不是没遭遇过冷场的情况,余万泽很快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用一句“哈哈,开玩笑的”,赶紧把这尴尬的场面给过了。

“接下来我给大家演示一下,如何用Flash做一段小球弹跳,”余万泽放下书,打开软件,“能看到操作界面吗?”

待同学们答“能”,他便开始介绍:“Flash的界面是这样,大概分三块。上面是你的画板,你也可以理解为你的镜头画面。下面是时间轴,你们可以看到一排很多小格子,一个小格子就是一帧。左边是你的工具箱,比如我现在就在「工具箱」里点一下这个「椭圆工具」,然后到画面中心拖拽出一个圆形。这样,我的第一帧里就有了一个小球。”

“接下来,我们点击小球,右键选择「转化为元件」,”余万泽一边操作,一边说明,“来到第24帧这个位置,选择「插入关键帧」,或者你也可以按一下「F6」。再到第12帧的位置,右键「创建补间动画」。这里加个关键帧,再把你的小球移下来。看明白了吗?”

他说着,敲了下「空格键」,播放动画:一个小球很僵硬地落到地面,又僵直地回到半空。

有人说:“看明白了。”有人说:“老师你操作得太快了,我笔记记不过来。”

“记这干嘛?你回去自己玩一下就知道了。”余万泽不解道,逗笑了不少同学,“真的,Flash很简单的。”他解释道,“我在课上用Flash,主要是我对它比较熟,用来讲动画原理效率比较高。不代表你们以后就只能用Flash来做动画了。”

“它只是个做动画的工具……工具!明白吗?”他越说越激动,开始离开讲台比划,“你们可别被工具框住了。说什么‘啊老师,我不会Flash怎么办,我不会这个、那个,所以我动画做不好’,千万别这么说!我会爆炸的!”甚至讲到了手舞足蹈,引得台下同学们发出阵阵笑声。

感觉到课堂氛围转好,余万泽聊起天就更放松了:

“我记得你们这届有个叫谢福丰的同学,她的片子好像叫《福到》对吧?动画就是用PS做的,去AE合成,那种蜡笔彩绘感的风格也很好啊。

“只要你们有想法,沙子、皮影、木偶、水粉、油画、颜料,3D、2D,用什么做动画都可以。在我这儿做动画就是玩儿!要有玩儿的心态,明白吗?”

全班齐声答:“明白啦??”

这老师上课不摆架子,说话也不故作高深,有时候表现得像个大孩子,令同学们心中的怨气消散了不少。

“来来,班委上来,”余万泽弯腰从桌兜里拿出一包A4复印纸,“发一下,一个人六张。”

二班的班长张盈,是个梳着大背头高马尾,看起来很干练的女生,闻言站起:“确认下,每个人六张A4纸?”

“对,”余万泽道,把纸分成两沓给她和陈青舟,对台下的学生说,“你们拿到之后,每个人对折撕开,这样一人就有十二张。一秒不是二十四帧嘛,我们一起来现场做一个一拍二的一秒钟小球弹跳动画。”

班委们发纸的时候,他继续讲课:“你们刚刚都看到了我做的弹跳小球,很僵硬对不对?”

同学们撕纸的撕纸,拿笔的拿笔,答得稀稀拉拉:“对??”

“没关系,一会儿我们一起做。我呢,用Flash做,你们呢,就用手上的十二张纸做,小球原地弹动就好。”注意到好几个学生瞪大眼看他,余万泽笑道,“干嘛这样看我?难道你们不想体验下传统做动画的方式吗?”

他抖抖手上的纸:“可别小瞧白纸加铅笔的力量。系番那些动画大师,票房快二十亿的《神隐少女》,还有去年那部《小鱼妞回家记》,就是用你们手上的纸这样一张一张画出来的。”

接着余万泽将身旁的老式投影仪打开,幕布上登时映出了一个发光玻璃台。“桌子侧边有个按钮,你们按一下,先把灯箱打开,”说着,他抽了两张纸放台上,随手一张画了一个圆,把两张叠在一起,让光穿透纸张,显出错位的两个球,“看到没?这样就方便你们画中间帧了。”

林维忙不迭跟着操作时,余万泽已经把老式投影仪关了,继续投放他的电脑屏幕画面。只见他的光标在屏幕上一通眼花缭乱地来回,呼啦十秒,一段弹跳小球就做完了:

一个线条画的圆圈,像一颗真正的弹球一样,落在地上弹回,在屏幕上一蹦一蹦。

“好了。现在我的做完了。

“走马灯原理都知道吧?动画就是连续播放的一张张画。

“你们当然可以参考我的,但那样就没意思了。毕竟这个世界上,有那么多不同材质的球,有软的、有硬的、有实心的、有空心的。所以接下来,你们就各自发挥想象力,想象一下你们的球落到地上,与地面碰撞时会是什么样的?弹到空中时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用你们手上的白纸补完吧。别忘了标上帧数哦。

“感觉纸不够的,想加时的,也可以自己上讲台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